试帖诗
试帖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ì tiè/tiě/tiē shī1.诗体名。源于唐代﹐受"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亦称"赋得体"。其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清代试帖诗﹐格式限制尤严﹐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歌颂皇帝功德﹐并须切题。
八韵诗
八韵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 yùn shī1.清代科举考试用的一种诗体。又叫"试帖诗"。与八股文同试。初为五言六韵,后为五言八韵﹐格式要求极严。
县试
县试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àn/xuán shì1.清代由县官主持的考试。取得出身的童生,由本县廪生保结后才能报名赴考。约考五场,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资格。
破题儿
破题儿的同义词反义词
pò tí er旧时试帖诗及八股文形状用一两句话说破题目的要旨。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五言试帖
五言试帖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yán shì tiè/tiě/tiē1.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唐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种诗体称试帖诗。清代试帖诗,格律限制更严,内容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
六韵诗
六韵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yùn shī1.律诗的一种。多为五言。六韵十二句。科举时代特指试帖诗。
古学
古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gǔ xué1.研究古文经﹑古文字之学。 2.科举功令文字如策论﹑律赋﹑经义﹑八股文﹑试帖诗以外的经史学问,称古学。
试律
试律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ì lǜ1.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以律义为内容出试题﹐叫"试律"。 2.即试帖诗。
试帖
试帖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ì tiè/tiě/tiē1.唐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 2.即试帖诗。
赋得
赋得的同义词反义词
fù dé/děi/de1.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如南朝梁元帝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的试帖诗,因试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有"赋得"二字。亦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视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也往往以"赋得"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