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司

通政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tōng/tòng zhèng sī1.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

左右通政

左右通政的同义词反义词
zuǒ yòu tōng/tòng zhèng1. 官名。明朝在两京设置通政司,司设有通政使、左右通政等官。如:历两京左右通政。——《明史》。

京堂

京堂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g táng1.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

吏科

吏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 kē1.官署名。明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属通政司,清属都察院。

银台通进司

银台通进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n tái/tāi tōng/tòng jìn sī1.明清的通政司﹐职任和宋的银台司相当﹐故亦称通政司为银台﹐或合称为"银台通进司"。

参议

参议的同义词反义词
cān yì1.参与谋议。 2.官名。金军中﹑元明中书省属官,明布政司﹑通政司,清各部,民国初高级军事机关,均置"参议"。

知事

知事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ī/zhì shì1.通晓事理;懂事。 2.主管事务。 3.官名。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宋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知事之名由此而起。明清径称县级地方行政长官为知县,民国改知县为县知事,省称知事,后又改知事为县长。 4.官名。明清时代的属官名。明清之廉访司﹑通政司﹑按察司﹑盐运司等及各府皆置知事。 5.僧职名。掌管僧院事务。后称为住持。

红本

红本的同义词反义词
hóng/gōng běn1.明代宦官刘瑾专权时,奏章都为两份;先具红揭送刘瑾,名红本;然后送交通政司,名白本。 2.清制,凡内外进呈的本章,经皇帝裁定后由内阁用朱笔批发,称红本。见《清会典.事例十四.内阁职掌》。

通政

通政的同义词反义词
tōng/tòng zhèng1.见"通政司"。

通本

通本的同义词反义词
tōng/tòng běn1.清制,外官通过通政司送给内阁的奏章。参阅《清会典事例.内阁.进本》。 2.指整部书。
12 共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