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
北美洲的同义词反义词
běi měi zhōu全称“北亚美利加洲”。在西半球的北半部,东临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北濒北冰洋。面积2435万平方千米,人口4.22亿。地形呈三大纵列带,西部为高峻山系,中部为广大平原,东部为低缓高地。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大部分居民为欧洲移民的后裔,其余为黑种人和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等。共有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
千岛湖
千岛湖的同义词反义词
qiān dǎo hú在浙江省淳安县与建德市之间、新安江上游。1960年为建新安江水电站拦坝而成的大湖。面积580平方千米。湖中有岛千个,故名。风景优美,夏季凉爽,为避暑胜地。有金竹牌、花洲坞、屏风山、桂花岛、蜜山岛、仙姑洞等胜景。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南海
南海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 hǎi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在中国和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之间。经一系列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为两大洋间交通要道。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达5559米。珊瑚岛、礁林立。有珠江、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注入。海底富藏石油。
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的同义词反义词
bó cí wǎ nà南非内陆国。面积58.2万平方千米。人口142万(1994年)。首都哈博罗内。地处卡拉哈里盆地,地势东高西低。高温少雨,中南部沙漠广布。采矿业为经济主要支柱。钻石生产居世界前列。畜牧业为重要经济部门,以养牛为主。
卢旺达
卢旺达的同义词反义词
lú wàng dá东非内陆国。面积2.63万平方千米。人口755万(1993年)。首都基加利。大部为高原、山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农牧业国家。主产玉米、甘薯、棉花、咖啡,牲畜多牛。
印度半岛
印度半岛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dù/duó bàn dǎo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略呈三角形,面积约209万平方千米。是印度国土的主体。广义的印度半岛还包括印度河恒河平原。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dù/duó ní xī yà东南亚国家。包括苏门答腊、爪哇等大小岛屿13700多个。面积190.46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的群岛国。人口1.96亿(1993年)。有100多个民族。首都雅加达。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和地震。跨赤道南北,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作物资源丰富,橡胶和棕油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石油在出口中占重要地位。
印度河恒河平原
印度河恒河平原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dù/duó hé héng hé píng yuán又称“印度大平原”。在南亚喜马拉雅等山脉和德干高原之间。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平原东部又称恒河平原,大部在印度境内;西部又称印度河平原,大部在巴基斯坦境内。
危地马拉
危地马拉的同义词反义词
wēi dì/de mǎ lā/lá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太平洋沿岸。面积10.89万平方千米。人口1032万(1994年)。首都危地马拉。以山地高原为主。多火山地震。地处热带地区。农业国。出口咖啡、棉花、蔗糖和香蕉。糖胶、树胶产量居世界前列。
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的同义词反义词
è lì tè lǐ yà东非国家。临红海,面积12.4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50万(1993年)。首都阿斯马拉。气候干热。居民多从事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