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àn shí gòng/gōng chǎn zhǔ yì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1918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1921年为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打天下
打天下的同义词反义词
dǎ/dá tiān xià1.用武力夺取政权。 2.比喻创立事业。
改姓易代
改姓易代的同义词反义词
gǎi xìng yì dài指朝代改换。泛指政权更替。
推翻
推翻的同义词反义词
tuī fān1.把竖立之物推倒。 2.谓打垮原来的政权或社会制度。 3.否定已有的说法﹑计划﹑决定等。
操权
操权的同义词反义词
cāo quán1.掌权;把持政权。
敌我矛盾
敌我矛盾的同义词反义词
dí wǒ máo dùn人民的敌人与人民之间在根本利益冲突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在人民掌握政权之前,用革命的方法解决国内的敌我矛盾;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用专政的方法解决国内的敌我矛盾。在中国现阶段,敌我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仍存在。既不能不分敌我,认敌为我,也不能把敌我矛盾扩大化。
施琅(1621-1696)
施琅(1621-1696)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ī láng (1621-1696)清代大将。字尊侯,福建晋江人。初为郑芝龙部将,顺治初年降清。1683年率军攻灭台湾郑氏政权。建议在台驻兵屯守,以防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被采纳。封靖海侯。
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zhèng fǔ zhǔ yì否定一切国家政权,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小资产阶级思潮。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于欧洲。主要代表有德国施蒂纳、法国蒲鲁东、俄国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等。无政府主义者从极端个人主义的观点出发,反对一切权威,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和政权,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和极端民主,因而对革命斗争极其有害。
明治天皇(1852-1912)
明治天皇(1852-1912)的同义词反义词
míng zhì tiān huáng (1852-1912)日本天皇。1867年即位。次年(1868年)改元明治,从京都迁都东京。在位期间,推翻江户幕府统治,建立天皇制专制政权。采取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发展资本主义,使日本逐步成为亚洲的强国,并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晏婴(?-前500)
晏婴(?-前500)的同义词反义词
yàn yīng (?-qián 500)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为卿。奉景公命出使晋国联姻,与晋大夫叔向议论齐国政局,预言齐国政权将被田氏取代。传世有《晏子春秋》,为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