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坡
銮坡的同义词反义词
luán pō1.唐德宗时﹐尝移学士院于金銮殿旁的金銮坡上﹐后遂以銮坡为翰林院的别称。
铃索
铃索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ng suǒ1.系铃的绳索。唐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2.引申指警报﹑边警。
银台门
银台门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n tái/tāi mén1.宫门名。唐时翰林院﹑学士院都在银台门附近﹐后因以银台门指代翰林院。
陈维崧(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 wéi sōng (1625-1682)清代文学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编修《明史》。词作风格豪放。又善诗和骈文。有《湖海楼诗集》、《湖海楼文集》、《迦陵词》。
馆阁
馆阁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ǎn gé1.指房屋建筑。 2.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明代将其职掌移归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称"馆阁"。清代沿之。 3.指典雅庄重。
馆阁体
馆阁体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ǎn gé tǐ/tī/bèn①文体名。指流行于馆阁中的力求典雅庄重的文体。馆阁,指掌管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的官署,始于宋代;明、清两代翰林院亦称馆阁。②书体名。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是明、清科举取士书体僵化的产物。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高启(1336-1374)
高启(1336-1374)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o qǐ (1336-1374)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初参与编修《元史》,任翰林院国史编修。明太祖授他户部侍郎,不受,后被腰斩。有《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名篇。有《高太史大全集》。
鳌头
鳌头的同义词反义词
áo tóu1.亦作"鼇头"。 2.唐宋时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因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 3.借指状元。
麦纸
麦纸的同义词反义词
mài zhǐ1.亦称"麦纹纸"。 2.纸名。唐时,翰林院书诏书,用麦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