獯羯
獯羯的同义词反义词
xūn jié1.泛指北方少数民族。獯即獯鬻,指汉及其后之匈奴;羯为匈奴之别部。
留犁
留犁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lí1.古时匈奴人使用的饭匕。犁,也写作"犂"。
白庭
白庭的同义词反义词
bái tíng1.匈奴单于之庭。
示形
示形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ì xíng1.古代兵家战术用语。指行军布阵表面所显示的意图。语出《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杜牧注:"《传》曰:'鸷鸟将击,必藏其形。'如匈奴示羸弱于汉使之义也……韩信盛兵临晋而渡于夏阳,此乃示以近形而远袭敌也。"
祁连山
祁连山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 lián shān1.匈奴语意为"天山"。广义的祁连山是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绵延一千公里。狭义的祁连山系指最北的一支。
稽胡
稽胡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qǐ hú1.古族名。匈奴的别种。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的同义词反义词
hú jiā shí bā pāi乐府《琴曲》歌辞名。相传东汉蔡琰所作,但一般视为后人托名之作。共分十八章,一章为一拍,故名。写蔡琰在汉末大乱中被掠入南匈奴并生有二子,后又被赎归汉。内容与《悲愤诗》相近,但形式为骚体。
胭脂山
胭脂山的同义词反义词
yān zhī shān1.亦作"臙脂山"。 2.即燕支山。古在匈奴境内﹐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匈奴失此山﹐曾作歌曰:"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因水草丰美﹐宜于畜牧﹐向为塞外值得怀念的地方。 3.古代闽中郡北莲花峰下的一座小山﹐因土色红如胭脂而得名。
胶折
胶折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o zhē/zhé/shé1.语本《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于折胶。"颜师古注引苏林曰:"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为候而出军。"后因以"胶折"指秋高气爽﹐宜于行军之时。
膻乡
膻乡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dàn xiāng1.借指匈奴地区或北方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