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曜历

七曜历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yào lì1.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中亚康国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吴伯善《陈七曜历》五卷。敦煌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三仪

三仪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yí1.礼之三仪。 2.谓天﹑地﹑人。 3.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唐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构成,铜质。贞观七年制成,置于凝晖阁,用以测候,已亡失。见《新唐书.天文志一》。

三休

三休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xiū/xù1.汉贾谊《新书.退让》:"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后因以"三休"为登高之典。 2.唐司空图晩年以足疾乞退,居中条山王官谷,筑亭名"三休"。作文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盖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聩三宜休。又少而惰,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非济时之用,又宜休也。"见《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后因以"三休"为退隐......更多

三变

三变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biàn1.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 3.三种变化。指周公三变:于文王时能子,于成王幼时能武,于成王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 4.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汉魏为一变,晋宋至唐初为一变,盛唐以后又一变。见宋王应麟......更多

三少

三少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shǎo/shào1.三公的副职。亦称三孤。 2.三位知名的年轻人。(1)晋王羲之﹑王承﹑王悦,俱少年知名。人称王氏三少。《晋书.王羲之传》:"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2)唐李嗣真与同时学士赵献臣﹑徐昭任职弘文馆,俱称少俊,馆中号为"三少"。见《旧唐书.方伎传.李嗣真》。 3.谓三度返老还少。

三恨

三恨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hèn1.三件憾事。唐薛元超以不得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为三恨。见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 2.三件憾事。唐时吐蕃乞立赞以不知天子丧,不及吊;山陵崩,不及赙;不知德宗即位,而发兵攻灵州,入扶﹑文,侵灌口为三恨。见《新唐书.吐蕃传下》。

三珠树

三珠树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zhū shù1.本作"三株树"。古代传说中的珍木。 2.对唐初王勔﹑王勮﹑王勃兄弟三人的称美。《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初﹐勔﹑勮﹑勃皆着才名﹐故苏易简称三珠树。"后常用作对人兄弟的赞词。

三院

三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yuàn1.唐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宋仍唐制,有三院大夫。《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御史台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又清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上辅

上辅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g/shǎng fǔ1.宰相的尊称。 2.唐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华州上辅,同州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 3.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

上都

上都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g/shǎng dū/dōu1.古代对京都的通称。 2.古对陪都(下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1)北齐以晋阳为下都,故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为上都。《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北齐高洋以邺为上都,晋阳为下都。"(2)唐肃宗宝应元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因称首都长安为上都。《新唐书.地理志一》:"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肃宗元年曰上都。" 3.元初于滦河北岸建开平府,世......更多
1112131415 共3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