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理

肤理的同义词反义词
fū lǐ1.皮肤的纹理。 2.指肌体的表面。 3.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肤粟股栗

肤粟股栗的同义词反义词
fū sù gǔ lì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肤色

肤色的同义词反义词
fū sè/shǎi皮肤的颜色。

肤觉

肤觉的同义词反义词
fū jué/jiào皮肤、黏膜等受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感觉,分为触觉、痛觉、温觉等。

胼胝之劳

胼胝之劳的同义词反义词
pián zhī zhī láo胼胝: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形容极为辛苦。

艾滋病

艾滋病的同义词反义词
ài zī bìng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病毒通过密切的性接触、输血而引起感染。主要症状有发热、消瘦、乏力、体重减轻、腹泻,以及淋巴结肿大和皮肤病变等。1979年于美国被首次发现。

蚊虻

蚊虻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n méng1.亦作"?虻"。亦作"蟁虻"。 2.一种危害牲畜的虫类。以口尖利器刺入牛马等皮肤﹐使之流血﹐并产卵其中。亦指蚊子。

螌蝥

螌蝥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n máo1.即斑蝥。有黑色硬壳。鞘翅基部有两个大黄斑﹐中央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足具黑色长绒毛﹐关节处能分泌黄色毒液﹐皮肤接触后能起水泡。成虫危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中医入药﹐有毒﹐主治瘰疠恶疮等。

蟾蜍

蟾蜍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n chú1.亦作"蟾蠩"。亦作"蟾诸"。 2.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形似蛙而大﹐背面多呈黑绿色﹐有大小疙瘩。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白色黏液﹐可入药。 3.《后汉书.天文志上》"言其时星辰之变"南朝梁刘昭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后用为月亮的代称。 4.形似蟾蜍的器物。(1)候风地动仪上的部件。《后汉书.张衡传》:"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更多

血泡

血泡的同义词反义词
xuè/xiě pào/pāo1.即血胞。 2.皮肤上充血的泡。 3.血的泡沫。
1112131415 共3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