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兵役制

义务兵役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wù bīng yì zhì也称“征兵制”。国家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必须承担一定期限军事任务的制度。通常包括在军队中服现役和在军队外服预备役。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有效补充兵员的主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7月始实行义务兵役制,1984年5月又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在校学生参加军训也是履行兵役义务。

义旗

义旗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qí1.为正义而战的或起义的军队的旗帜。 2.借指义师。

乌合之师

乌合之师的同义词反义词
wū hé zhī shī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军队。

九三年

九三年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ǔ sān nián长篇小说。法国雨果作于1874年。以1793年法兰西共和国军队镇压反革命叛乱的事件为题材。叛军首领朗特纳克被包围后,在可能逃脱的情况下,为了从火中救出三个孩子而被捕。共和国军队司令郭文因私自放走朗特纳克而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政务委员西穆尔登因不忍目睹心爱的弟子和朋友郭文被送上断头台,就在郭文被处决的一刹那间开枪自杀。

九军

九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ǔ jūn1.天子六军,诸侯三军,统称为九军。 2.为数众多的军队,犹大军。

乱军

乱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luàn jūn1.扰乱军队。 2.溃乱的军队。

二二八武装起义

二二八武装起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èr bā wǔ zhuāng qǐ yì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抢劫、殴打小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28日,台北市民示威游行,包围了专卖局,遭军警镇压,群众死伤各三人。这一事件激起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8日,国民党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血腥镇压,群众被害达三万人,到13日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二师

二师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shī1.指左师﹑右师。春秋宋乡里之官。 2.左右翼军队。 3.指殷少师比干和父师箕子。

二翼

二翼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yì1.军队的左﹑右两部。 2.佛教语。喻相资为用的两个方面。如权与实﹑定与慧。

于谦(1398-1457)

于谦(1398-1457)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qiān (1398-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进士。为官清廉耿直,土木之变后,任兵部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并调集大军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次年,瓦剌首领也先释放英宗,他仍努力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以防备瓦剌。1457年,英宗发动政变,重登帝位,他被诬陷,惨遭杀害。万历年间平反昭雪,谥忠肃。
1112131415 共127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