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luó lā/lá duō dà/dài/tài xiá gǔ/gǔ/yù世界陆地上最长的河流峡谷。在美国西南部科罗拉多高原上。由科罗拉多河深切而成。全长350千米,深1740千米。峡谷呈v字形,谷底最窄处仅120米,从谷底向上,沿崖壁出露着寒武纪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层次分明,色彩各异,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
科迪勒拉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dí lè/lēi lā/lá shān xì/jì世界最长的山系。纵贯美洲大陆西部,长约1.5万千米。由一系列山脉、山间高原和盆地组成。
维多利亚湖
维多利亚湖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 duō lì yà hú非洲最大的淡水湖。在东非高原中部。赤道横贯北部。湖面海拔1134米。面积6.8万多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岸曲折,湖内多岛屿。鱼类资源丰富。
缅甸
缅甸的同义词反义词
miǎn diàn东南亚国家。在中南半岛西部。北邻中国。面积67.66万平方千米。人口4392万(1995年)。首都仰光。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有伊洛瓦底江平原。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国。主要产稻米,大量出口。
肯尼亚
肯尼亚的同义词反义词
kěn ní yà东非国家。临印度洋。面积58.26万平方千米。人口2540万(1994年)。首都内罗毕。大部分为高原。赤道横贯中部,大多属热带高地气候。居民多从事农牧业,咖啡和茶叶是主要出口商品。旅游业为外汇重要来源之一。
英国
英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ng guó西北欧岛国。全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大西洋上,隔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个地区组成。面积24.41万平方千米。人口5839.5万(1994年)。首都伦敦。西、北部主要分布久经侵蚀的高原和山地,东南部为低地。温带海洋性气候。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经济发达。世界工业大国之一,机械制造业为主导部门。欧洲重要石油生产国。世界大贸易国和海运国。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的同义词反义词
mò/mù sāng bǐ kè南非国家。东临莫桑比克海峡。面积79.94万平方千米。人口1570万(1990年)。首都马普托。沿海为平原,内陆为高原。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经济以农业为主体,主产玉米、高粱、甘蔗、剑麻等。主要出口腰果、棉花和糖。
蒙古(měng-)
蒙古(měng-)的同义词反义词
měng gǔ①民族名。唐时始见史书记载。初居额尔古纳河流域,后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此后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势力远及中亚和南俄等地。②中亚内陆国。在中国和俄罗斯间。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人口231万(1995年)。首都乌兰巴托。全境为高原。气候干旱。草原分布广,南部为戈壁......更多
西班牙
西班牙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 bān yá西南欧国家。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临地中海和大西洋。面积50.48万平方千米。人口3914万(1994年)。首都马德里。地形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区为地中海气候。经济较发达。工业体系较完整。农产中油橄榄、柑橘和葡萄产量居世界前列。旅游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 zàng zì zhì qū简称“藏”。在中国西南部。面积122.8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5万(1995年),是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居民以藏族为主体。1965年建立自治区。首府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气候高寒。雅鲁藏布江横贯南部。河谷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水能、太阳能充沛,地热能居全国首位。中国主要牧区,盛产绵羊,牦牛为特有牲畜。藏东南是重要林区。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作物有青稞、小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