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力子(1882-1967)
邵力子(1882-1967)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o lì zǐ (1882-1967)政治活动家。浙江绍兴人。早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6年参与创办《民国日报》。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次年经陈独秀等同意脱离共产党。历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中央宣传部部长、驻苏联大使。1949年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后脱离国民党政府。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
郭沫若(1892~1978)
郭沫若(1892~1978)的同义词反义词
guō mò ruò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参与组织创造社。1923年回国。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旅居日本,其间从事中国古代史、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抗战期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王昭君》......更多
阎锡山(1883-1960)
阎锡山(1883-1960)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 xī shān (1883-1960)山西五台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省长,长期盘踞山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追随蒋介石反共。曾任国民党政府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内政部部长。后与蒋发生利害冲突。1930年联合冯玉祥等起兵反蒋,失败后逃往大连。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949年后去台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
陈独秀(1879~1942)
陈独秀(1879~1942)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 dú xiù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其人一生功过至今仍是学界争议。原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文学革命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1915年自日本回国后创办的《青年杂志》(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1917~1920年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更多
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边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shǎn gān níng biān qū原为陕甘苏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合作协议,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1946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等率党中央留在陕北指挥全......更多
顽军
顽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wán jūn1.抗日战争时期称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
马凡陀的山歌
马凡陀的山歌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fán tuó de shān gē诗集。袁水拍作。1946年、1948年出版。有正、续两集。多采用山歌、民谣形式,以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市民生活为题材,从各个侧面反映当时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混乱等现象。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在当时流传颇广。
马叙伦(1884-1970)
马叙伦(1884-1970)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xù lún (1884-1970)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浙江杭县(今杭州)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席,支持学生运动。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主席。1946年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建国后,历任教育部、高教部部长,民进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高阳(1926-1992)
高阳(1926-1992)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o yáng1.指高而向阳之地。 2.颛顼有天下,号高阳。 3."高阳酒徒"的略语。 4.池名。晋山简置酒游赏的园池。5.当代作家(1926-1992)。本名许晏骈,字雁水。笔名郡望、吏鱼等。浙江杭州人。大学未毕业,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1949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他的创作始于195......更多
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èr bā shì biàn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动海军陆战队数千人向上海闸北、江湾、吴淞等地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部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各界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守军在吴淞地区激战月余,使日军死伤万余人。3月初,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守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5月5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