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名
大别名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bié míng1.《荀子》中的逻辑术语。指反映普遍性较低的类的概念。
天事
天事的同义词反义词
tiān shì1.谓上天对人事的反映。 2.泛指自然现象。
天赋观念
天赋观念的同义词反义词
tiān fù guān/guàn niàn指人生来就有的观念。古希腊柏拉图已有这一思想的萌芽。在近代,笛卡儿明确提出这一观念。它否认观念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而一直受到唯物主义者的反对。
女神
女神的同义词反义词
nǚ shén诗集。郭沫若作。1921年出版。收诗五十六首,《序诗》一首。其中《凤凰涅槃》,表现诗人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炉中煤》、《棠棣之花》等,抒发了对祖国真挚的爱;《天狗》、《太阳礼赞》等表现了破坏旧传统的叛逆精神;《地球,我的母亲》等宣扬万物与自我相结合的个性力量。作品反映了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构思新奇,想像丰富,比喻独特。
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689-740)的同义词反义词
mèng hào rán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多,但其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是唐代田园山水诗派代表,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春晓》、《过故人庄》等名篇。有《孟浩然集》。
孩儿塔
孩儿塔的同义词反义词
hái ér/er tǎ诗集。殷夫作。1930年自编诗集。收诗六十五首。诗人生前未能出版。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同名选本,收诗三十五首。诗作大多表现诗人对现实的愤激,对革命的执著追求。也有部分作品反映诗人在学生时代的苦闷和幻灭的情思。鲁迅所作序言给予诗集很高的评价。
定律
定律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ng lǜ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ěn měi yì shí/zhì审美活动中,人对审美对象的能力反映。即广义的美感。包括审美的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等各个方面,是审美心理活动进入思维阶段后的意识活动。人们常通过艺术来研究人的审美意识。
审美观照
审美观照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ěn měi guān/guàn zhào指无为而为的审美方式。“观照”一词原意为注视、沉思、期望。审美中引申为审美把握,即超脱功利、凝神观照的态度。它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主动积极的审美感受,是既有思维又有情感的反映和认识,并由这种认识产生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
客观真理
客观真理的同义词反义词
kè guān/guàn zhēn lǐ即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真理没有阶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