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丁税

塘丁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ng dīng/zhēng shuì1.南朝会稽郡兴修水利的捐税。会稽郡本有民间自行摊派工料兴修水利的办法,齐武帝永明二年,太守王敬则将此项物力折钱收归官府,成为南齐杂税之一。

外交特权和豁免

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同义词反义词
wài jiāo tè quán hé/hè/huó/huò/hú huò/huō/huá miǎn驻外国的外交机构和执行外交任务的外交代表在国外享有的特殊权利。主要有:人身、住所、办公处、私人财产、档案文件不可侵犯;享有通讯、旅行以及在特定场合使用国旗、国徽的自由;不受驻在国刑事、民事和行政管辖;免纳捐税和关税等。外交人员家属亦享有该特权和豁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人员必须遵守驻在国的法令,不得干涉驻在国的内政。

子口税

子口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zǐ kǒu shuì1.旧中国海关征收的一种国内关税。凡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完纳值百抽五的进口税或出口税外,另缴2.5%的子口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内地关﹑卡应征的税﹑捐和厘金。这种代替内地关﹑卡应征的各种捐税称"子口税"。子口税的开征,始于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的规定,其目的为便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内地倾销洋货和掠夺原料。1931年,子口税与厘金同时废止。

完捐

完捐的同义词反义词
wán juān1.交纳捐税。

工关

工关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ng guān1.明清专收客商贩运竹﹑木捐税的税关,由工部管辖。竹﹑木征税,自唐德宗时开始。明初设抽分竹木局,征竹﹑木﹑柴﹑炭等税。成化七年(1471年)设芜湖﹑荆州﹑杭州三局,由工部派员管理,税收供该部营缮费用,是为工关的权舆。清初沿明制,至鸦片战争后,改称常关。

当税

当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dāng/dàng shuì1.抵充税额。 2.亦称"当捐"。旧时官府向典当行业征收的捐税。清康熙三年(1664年)实行。

征敛无度

征敛无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ng liǎn wú dù征:征收。敛:聚。指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亦作“征敛无期”。

征敛无期

征敛无期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ng liǎn wú qī征:征收。敛:聚。指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

急征重敛

急征重敛的同义词反义词
jí zhēng zhòng liǎn敛:聚敛。催征捐税,加倍搜刮。

暴征

暴征的同义词反义词
bào zhēng1.强行征收。 2.指横暴征收捐税。
12345 共4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