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魁

发魁的同义词反义词
fā/fà kuí1.指乡试中了经魁。明代科举制度﹐秀才应乡试﹐取中的称为举人﹐除第一名称为解元外﹐第一名至第五名(即《五经》中每一专经的第一名)都称经魁。

唐太宗(599-649)

唐太宗(599-649)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ng tài zōng (599-649)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渊次子。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为秦王。后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继帝位。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订《唐律》。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大主考

大主考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zhǔ kǎo1.明清科举制度﹐主持各省(包括京城)乡试的正主试官称大主考。

官生

官生的同义词反义词
guān shēng1.明代高级官员所请荫之子称官生。 2.清代科举制度,大臣子侄应乡试者为官生,其卷为官卷。 3.指钦天监之天文生。 4.昆剧脚色行当之一,扮演帝王﹑官吏一类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与京剧的纱帽生性质相似。

年兄

年兄的同义词反义词
nián xiōng1.科举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称为同年,互称年兄。主试人对所取中的门生有时亦用此称呼。

拟程

拟程的同义词反义词
nǐ chéng1.科举制度中主考官拟作的示范文章。又称拟墨。

朝考

朝考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o kǎo1.清代科举制度。凡新科进士引见前﹐由皇帝再考试一次﹐称朝考。朝考后授官﹐前列者为庶吉士﹐次者分别为主事﹑中书﹑知县等。

武举

武举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jǔ科举制度中的武科,也为武科考试中举者的称呼。始于武则天时,为选拔武官而设。考试内容有箭、弓、刀、石等。以后宋、明等朝都有武举,至清末废。

殿试

殿试的同义词反义词
diàn shì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参看〖科举〗。

特奏名

特奏名的同义词反义词
tè zòu míng1.宋代科举制度的一种特殊规定: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叫"特奏名",与"正奏名"相区别。
12345 共7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