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虏
讨虏的同义词反义词
tǎo lǔ1.讨伐敌寇。 2.指孙权。曹操曾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故称。 3.掳掠。虏﹐通"掳"。
谢灵运(385-433)
谢灵运(385-433)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è líng yùn (385-433)南朝宋诗人。小名客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会稽(今浙江绍兴)。东晋名将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入宋,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后被杀。诗作多写山水名胜,开创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流派。有《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等名篇。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铸印
铸印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ù yìn1.铸造官印。《太平御览》卷九三一引锺离岫《会稽后贤传》﹕"孔愉字敬康﹐尝至吴兴余不亭﹐见人笼龟于路﹐愉求买而放于溪中。龟行至水﹐反顾视愉。及封此亭而铸印﹐龟首回屈﹐三铸不正﹐有似昔龟之顾。灵德感应如此。"因用为咏龟之典。
雷门鹤
雷门鹤的同义词反义词
léi mén hè1.《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临海记》﹕"古老相传云﹐此山昔有晨飞鹤入会稽雷门鼓中﹐于是雷门鼓鸣﹐洛阳闻之。孙恩时斫此鼓﹐见白鹤飞出﹐高翔入云﹐此后鼓无复远声。"后用"雷门鹤"指俊才。
雷鼓
雷鼓的同义词反义词
léi gǔ1.亦作"靁鼓"。亦作"雷皷"。 2.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时所用。 3.小鼓。犹今之拨浪鼓。 4.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5.指大鼓发出的如雷鼓声。 6.挂在会稽城门上的鼓。 7.指雷﹐雷声。
颜郎
颜郎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 láng/làng1.《文选.张衡》"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后因以"颜郎"指际遇难逢而年已老的人。
饮胆
饮胆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n/yìn dǎn1.同"尝胆"。 2.谓刻苦自励,志图复兴。语本《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
一大钱
一大钱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dà/dài/tài qián1.东汉会稽太守刘宠,有政绩。后征为将作大匠。将行,有五六父老各赍百钱以送,宠只受每人一枚大钱。见《后汉书.循吏传.刘宠》。后用为称颂官吏廉洁的典实。
三十六郡
三十六郡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shí liù/lù jùn1.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骃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更多
三吴
三吴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wú1.地名。晋指吴兴﹑吴郡﹑会稽。 2.地名。唐指吴兴﹑吴郡﹑丹阳。 3.地名。宋指苏州﹑常州﹑湖州。 4.泛指长江下游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