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1936)

鲁迅(1881-1936)的同义词反义词
lǔ xùn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18年参加编辑《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创作小说《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1926年因支持北京女师大学生运动,遭反动当局通缉,先后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教职。1930年在上海发起成立左联。后......更多

丁西林(1893-1974)

丁西林(1893-1974)的同义词反义词
dīng/zhēng xī lín (1893-1974)剧作家、物理学家。江苏泰兴人。早年留学英国攻物理,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作有多幕剧《妙峰山》,独幕剧《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等。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g shī dà xué táng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898年创立于北京。为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初时仅办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两堂,与旧时书院无异。1900年停办。1902年复校,设预备科(分政、艺两科)、速成科(分仕学、师范两馆)。1903年增设进士科、译学馆(同文馆归入后改办)及医学实业馆。1907年又增设博物品实习科。1910年正式开办分科大学,设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

余上沅(1897-1970)

余上沅(1897-1970)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shàng/shǎng yuán (1897-1970)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湖北沙市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参加爱美剧运动。1923年赴美国学习戏剧。1925年回国,在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主持戏剧系。后任上海光华、暨南等大学教授,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在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任教。论著有《国剧运动》、《余上沅戏剧论文集》等。

冯友兰(1895-1990)

冯友兰(1895-1990)的同义词反义词
féng yǒu lán (1895-1990)中国哲学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曾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在40年代著有《新理学》等书,很有影响。著作还有《中国哲学史》等。

冯至(1905-1993)

冯至(1905-1993)的同义词反义词
féng zhì诗人,外国文学研究家。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更多

刘国钧(1899-1980)

刘国钧(1899-1980)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guó jūn (1899-1980)图书馆学家。字衡如,江苏南京人。曾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先后主持金陵大学图书馆、北平图书馆编纂部等。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著有《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国书史简编》等。

叶永烈(1940- )

叶永烈(1940- )的同义词反义词
yè/xié yǒng liè (1940- )作家。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入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任编导。1981年起专事创作。著有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纪实文学《红色的起点》及《陈伯达其人》等。

吴文俊(1919- )

吴文俊(1919- )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wén jùn (1919- )数学家。上海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对拓扑学有重要贡献,并应用其成果解决了电子器件中的布线问题。还从事对策论、机器证明和中国古代数学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

吴组缃(1908-1994)

吴组缃(1908-1994)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zǔ xiāng (1908-1994)小说家。安徽泾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建国后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有短篇小说集《一千八百担》、长篇小说《鸭嘴崂》(又名《山洪》)等。
12345 共7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