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宗

三论宗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lùn zōng1.中国佛教宗派。崇尚印度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后秦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后,师徒相传。至隋代吉藏集为大成,蔚为大宗。该宗自称大乘菩萨藏,在教义上提倡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之说。后传入朝鲜﹑日本。参阅《中国佛教.三论宗》。

三贤十圣

三贤十圣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xián shí shèng1.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

上乘

上乘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g/shǎng chéng/shèng①佛教名词。即“大乘”。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宝积经》:“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②指高妙的境界或上等的事物(多用于文艺、技艺方面):上乘之作|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诠,已非上乘。

二学

二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xué1.指国学与太学。 2.佛教语。指读诵﹑禅思两种修行方式。即读诵大乘经典,一心如理思维。

二藏

二藏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cáng/zàng1.佛教大藏经的简单分类法。即声闻藏(小乘经)和菩萨藏(大乘经)。 2.指佛藏与道藏。

二谛

二谛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dì1.佛教语。指真谛和俗谛。凡随顺世俗,说现象之幻有,为俗谛。凡开示佛法,说理性之真空,为真谛。二谛互相联系,为大乘佛教基本原则之一。

五浄德

五浄德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jìng dé1.佛教语。谓发心离俗﹑毁其形好﹑永割亲爱﹑委弃躯命﹑志求大乘。

五禅

五禅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chán/shàn1.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凈,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凈,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六宗

六宗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zōng1.古所尊祀的六神。《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六宗为何神﹐汉以来诸说不一:(1)汉伏胜﹑马融谓天﹑地﹑春﹑夏﹑秋﹑冬。(2)汉欧阳﹑大小夏侯﹑王充谓位于天地四方之间﹐助阴阳变化者。(3)汉孔光﹑刘歆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4)汉贾逵谓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5)汉郑玄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6)三国......更多

六识

六识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shí/zhì1.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
12345 共6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