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 chāng qǐ yì又称“八一起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在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北伐军二万多人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5日,起义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9月下旬到达潮州(今潮安)、汕头,遭强敌围攻,主力损失严重。剩下的队伍,一部分撤至海陆丰地区,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等率领经江西转入湘南,在当地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更多

双城记

双城记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āng chéng jì长篇小说。英国狄更斯作于1859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通过因揭发贵族罪行被监禁十八年的医生曼奈特的经历,反映封建贵族对人民的迫害。同时又描写自动放弃爵位和领地的贵族查理·达尼,在人民攻陷巴士底狱后,被捕判处绞刑。外貌酷似达尼的英国青年卡尔登,出于对达尼妻子的爱慕,代替达尼上了断头台。

叶剑英(1897-1986)

叶剑英(1897-1986)的同义词反义词
yè jiàn yīng (1897-198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广东嘉应(今梅县)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1924年参与筹备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更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yī èr fǎn gé mìng zhèng biàn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利用上海青红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雇佣武装流氓冒充工人袭击工人纠察队队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即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将纠察队缴械,致使纠察队员死百余人,伤二百余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人汪寿华被杜月笙骗去秘密杀害。13日,上海工人和市民十......更多

姚文元(1931- )

姚文元(1931- )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o wén yuán (1931- )浙江诸暨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解放日报》编委。1965年在江青的指使下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化大革命”中,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员、上海市革委会第一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结成“四人帮”,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永远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更多

康生(1898-1975)

康生(1898-1975)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ng shēng (1898-1975)山东诸城大台乡(今属胶南)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审查委员,追随王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1937年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社会部、情报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以“抢救失足者”为名,采用逼供信手段,制造多起冤案。建国后,长期养病。“文化大革命”中,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顾问、中共中央副主......更多

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 ān zhěng fēng yùn dòng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于1941年5月和1942年2月,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同年6月,......更多

张春桥(1917- )

张春桥(1917- )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g chūn qiáo (1917- )山东巨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副组长、上海市革委会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江青、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永远开除其党籍,并撤销其党内外......更多

政治运动

政治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zhì yùn dòng为完成一定的政治任务而开展的群众运动。在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政治运动曾起过积极作用,如土地改革运动。随着阶级斗争退居次要矛盾,搞政治运动就不合时宜;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灾难,如“文化大革命”。我国现阶段不再搞政治运动。

棋王

棋王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 wáng中篇小说。阿城作。1984年发表。北京学生王一生自幼饱尝艰辛,但迷上棋道,嗜棋如命。“文化大革命”中他来到农场,空闲时,总是四处找人下棋。在一次地区性象棋比赛后,他以下盲棋的方式,一人同时战胜了九名对手。小说别具一格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的生活侧面。
12345 共8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