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
辛弃疾(1140-1207)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qì jí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更多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n wèi jūn lín xíng de zǎo chén油画。俄国苏里柯夫作于1878-1881年。以1698年近卫军反对彼得大帝的史实为题材。画面以临刑前的近卫军与亲人诀别的场面为中心,并对冷酷无情的彼得大帝及外国公使作了真实的描绘。作品手法写实,色调与构图力图表现悲壮主题。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的同义词反义词
yàn mén tài shǒu xíng/háng诗篇名。唐代李贺作。诗题为乐府《瑟调曲》旧题。写战士寒夜出城击敌的艰苦和奋勇,歌颂战士以身报国的悲壮精神。用笔神奇,“黑云压城城欲摧”、“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等名句,尤被后人称道。
雾惨云愁
雾惨云愁的同义词反义词
wù cǎn yún chóu指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书愤
书愤的同义词反义词
shū fèn诗篇名。南宋陆游作。当时作者罢官闲居在乡。诗中回顾了自己青壮年时代的军旅生涯,感慨功业未成而身已衰老,并流露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全诗气概悲壮,语意深沉。第三、四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不用一个动词,即写出南宋两大主要战线的典型特征,是广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击筑
击筑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 zhù/zhú1.筑﹐古代一种弦乐器﹐似筝﹐以竹尺击之﹐声音悲壮。《史记.刺客列传》:"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后以"击筑"喻指慷慨悲歌或悲歌送别。
变徵之声
变徵之声的同义词反义词
biàn zhǐ zhī shēng徵:古代五声之一。乐声中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悲促
悲促的同义词反义词
bēi cù1.悲壮急促。
悲健
悲健的同义词反义词
bēi jiàn1.犹悲壮。
悲歌击筑
悲歌击筑的同义词反义词
bēi gē jī zhù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