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弢

伏弢的同义词反义词
fú tāo1.仆倒在弓套上。《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国语.晋语九》:"郑人击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韦昭注:"弢﹐弓衣也。"后以指为国捐躯或浴血奋战。

入褚

入褚的同义词反义词
rù zhǔ/chǔ1.春秋时,晋将荀罃被楚所俘,郑国一位商人打算把荀罃藏在大口袋中带出楚国。后因谓战败被俘受屈为"入褚"。褚,装衣物所用之囊。见《左传.成公三年》。

养福

养福的同义词反义词
yǎng fú1.谓保持幸福。语本《左传.成公十三年》:"能者养之以福。"

劝惩

劝惩的同义词反义词
quàn chěng1.奖惩。《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后言劝惩本此。

匠丽

匠丽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àng lì/lí1.亦作"匠骊"。亦作"匠黎"。 2.复姓。春秋时有匠丽氏,见《左传.成公十七年》。《史记.晋世家》作"匠骊";《大戴礼记.保傅》作"匠黎"。

十二公

十二公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èr gōng1.指《春秋》所载鲁国的十二个国君,即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卫足

卫足的同义词反义词
wèi zú1.《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言鲍牵居乱,不能危行言逊。"后因以"卫足"比喻自全或自卫。

吐蕃(-bō)

吐蕃(-bō)的同义词反义词
tǔ bō1.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全部,盛时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其赞普松赞干布﹑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联姻,与唐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吐蕃政权崩溃后,宋﹑元﹑明史籍仍习惯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为吐蕃,一作吐番。元中统间改称乌斯藏。

大昭寺

大昭寺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zhāo sì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公元647年始建,历代屡有修建。面积2.15万平方米。包括主殿、经堂、佛殿、噶厦等建筑。主殿高四层,上覆金顶,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大殿供文成公主由长安(今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配殿供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墀尊公主等塑像。寺前有唐蕃会盟碑等古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字孤

字孤的同义词反义词
zì gū1.抚爱孤儿。语本《左传.成公十一年》:"已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将何以终?"
12345 共6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