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华工条约
中美华工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měi huá ɡōnɡ tiáo yuē即《限禁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美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限制在美华工的条约。1894年在华盛顿签订。规定:华工离美超过一年者,不得再入境;华工或华人不得入美国籍;居美华工均须登记。美国在利用华工开发资源的目的达到后,开始限制和排斥华工。
中英烟台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yīnɡ yān tái tiáo yuē又称《芝罘条约》。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在烟台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可派员入云南通商与调查;英人可经甘肃、青海、四川进入西藏,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在租界免征厘金,在内地只收子口税,免其他内地税。这个条约扩大了英国在华特权,并使英国得以侵入中国云南、西藏地区。
广州湾租界条约
广州湾租界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ǎng/ān zhōu wān zū jiè tiáo/tiāo yuē/yāo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广州湾(今湛江市)的条约。1899年签订。主要内容为:广州湾租借给法国,租期九十九年;租界内由法国管理并驻扎法军;准许法国修筑自广州湾赤坎至安铺的铁路。本条约于1945年废止。
罗马条约
罗马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luó mǎ tiáo/tiāo yuē/yāo指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罗马签订的《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主要内容为建立商品、人员、劳务、资本自由流通的共同市场。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chǒu tiáo yuē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丧权辱国条约。1901年(旧历辛丑年),清政府代表奕、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公使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抵押;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重要地区;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中国人不准居住,并允许各国驻兵......更多
防止核扩散条约
防止核扩散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fáng zhǐ hé kuò sàn tiáo yuē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苏、美、英等国于1968年7月1日在各自首都同时签署,1970年3月5日生效。条约规定:核国家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让核武器或核武器爆炸装置;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接受其他国家核武装的转让;无核缔约国的一切和平核装置应遵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约和保障制度,国际原子能机构有权对其进行核查等。中国于1991年加入该条约。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sī tè lǐ hè tè tiáo/tiāo yuē/yāo全名《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简称“欧洲联盟条约”。1991年12月10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欧洲共同体的首脑会议上通过。规定了实现欧洲联盟的目标和步骤。1993年10月各成员国最终完成批准程序,欧共体第十次特别首脑会议上宣布该条约于同年11月1日起正式生效。
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的同义词反义词
gēng zǐ péi kuǎn简称“庚款”。帝国主义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付给各国赔款4.5亿两,年息4厘,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这笔赔款因1900年(旧历庚子年)义和团事件而起,故称“庚子赔款”。
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jiāo mín xiàng1.街巷名。在北京市正阳门东侧。原名东江米巷,讹为东交民巷。清代为各国使馆所在地。辛丑条约后划为公使馆界,各使馆自置军队,界墙设置炮位,曾经一度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和外国人特别居留地。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rì jiǎ wǔ zhàn zhēnɡ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因战争爆发于旧历甲午年而得名。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清军运兵船,并进攻驻守牙山的清军。8月,双方正式宣战,清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中受挫,日军分陆海两路进攻中国东北。次年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不久,辽东半岛陷落。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但因清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