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克同盟
斯巴达克同盟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 bā dá kè tóng/tòng méng德国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革命组织。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斯巴达克派”,以古罗马奴隶起义首领斯巴达克的名字命名。1918年11月德国革命爆发后,正式建立这一同盟,领导人有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的叛卖行为,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2月底改组为德国共产党。
李卜克内西
李卜克内西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bǔ/bo kè nèi/nà xī①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liebknecht,1826-1900)。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与倍倍尔共同创立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后又参加第二国际的创建工作。②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augustferdinandliebknecht,1871-1919)。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之子。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曾领导德国十一月革命,并参与创建德国共产党。后与卢森堡一同被害。
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的同义词反义词
mín zhǔ jiān dū在我国,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共同的政治准则的基础上互相提出意见和批评,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监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政策的执行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等。广义还指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批评和监督。
盟员
盟员的同义词反义词
méng yuán1.参与结盟的成员。 2.特指爱国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同盟的成员。
竞选州长
竞选州长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ng xuǎn zhōu cháng/zhǎng短篇小说。美国马克·吐温作于1870年。主人公“我”作为独立党候选人,在与共和党、民主党候选人竞选纽约州州长过程中,被对方用各种卑鄙无耻的手段,诬为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贿赂犯、讹诈犯、杀人犯等莫须有的罪名,最后被迫退出竞选。
第二半国际
第二半国际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èr bàn guó jì即“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也称“维也纳国际”。1921年2月由考茨基领导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英国独立工党等十三个国家的“中派”社会党在维也纳成立。由于它自称站在第二国际与第三国际之间,是“中派”,故又被称为第二半国际。它同黄色国际一起分裂工人阶级队伍。1923年与黄色国际合并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
邓演达(1895-1931)
邓演达(1895-1931)的同义词反义词
dèng yǎn dá (1895-1931)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广东归善(今惠阳)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役。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辞职前往苏联。1930年回国,建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进行反蒋活动。1931年被捕,在南京被秘密杀害。
魏玛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wèi mǎ gòng/gōng hé/hè/huó/huò/hú guó德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德意志帝国后,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夺取政权,宣布实行共和。1919年2月,在魏玛召开制宪会议,建立以艾伯特为总统、谢德曼为总理的共和国政府。7月通过宪法,史称《魏玛宪法》。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停止实施《魏玛宪法》,魏玛共和国告终。
德国十一月革命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dé guó shí yī yuè gé/jí mìng1918-1919年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拒绝执行反动当局的命令,举行起义,革命爆发。11月9日,柏林起义,德皇威廉二世逃亡,德意志帝国被推翻。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在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临时政府。次年1月,临时政府镇压柏林工人运动,杀害德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2月成立魏玛共和国政府。5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政府军镇压,革命失败。
沈崇事件
沈崇事件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ěn chóng shì jiàn1946年12月24日晚,北平(今北京)发生女学生沈崇被美国士兵奸污的事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掀起了抗议美军暴行的群众运动。各大中城市参加抗议活动的学生达几十万人,各民主党派也相继发表声明,要求美军立即撤出中国。从而形成了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对蒋介石卖国独裁政策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