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1868-1940)
蔡元培(1868-1940)的同义词反义词
cài yuán péi (1868-1940)教育家。浙江绍兴人。清代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1902年与章炳麟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次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留学。1912年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自由主义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更多
藩服
藩服的同义词反义词
fān fú/fù1.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
质孙
质孙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ì sūn/xùn1.蒙语jisun译音。意为颜色。元代宫廷大宴,预宴者服装都是同样颜色,称"质孙"。《元史·舆服志一》:"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庭大宴则服之。"清查慎行《渎山酒海歌》:"侍臣多着质孙衣,天子亲临诈马宴。"章炳麟《訄书·订礼俗》:"蒙古朝祭以冠幞,私燕以质孙。"一说,此词源于波斯语jashn,有节日﹑庆典和御赐服饰之意。参阅韩儒林《元代诈马宴新探》﹑叶奕良《关于中"质孙服"等的探讨》。
锱坛之宫
锱坛之宫的同义词反义词
zī tán zhī gōng1.指学宫。锱﹐通"菑"。矮围墙。《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于丽谯之间﹐无徒骥于锱坛之宫。"章炳麟《膏兰室札记.锱坛之宫》﹕"锱借为灾。《公羊》昭二十五年传﹕以人为灾。《解诂》﹕灾﹐周埒垣也。所以分别内外卫威仪。今太学辟雍作侧字﹐然则灾坛者﹐谓坛外有埒垣也。"一说为宫名。宫内有坛曰"锱坛"﹐因以坛名其宫。见锺泰《庄子发微》。
噧言
噧言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è yán1.过甚之言,虚夸不切实际之言。《说文.口部》:"噧,高气多言也……《春秋传》曰'噧言'。"今本《左传.哀公二十四年》作"躛言"。杜预注:"躛,过也。"陆德明释文:"躛,谓过谬之言。"章炳麟《訄书.儒墨》:"诋其兼爱而谓之无父,则末流之噧言,有以取讥于君子,顾非其本也。"一说为《左传.定公四年》"啧有烦言"之"烦"的假借字。
慎将
慎将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èn jiāng/jiàng1.谨慎为将。亦指谨慎为将者。《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厌次侯爰类,以慎将元年从起留。"颜师古注:"以谨慎为将也。"《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鋭兵十万,翔旝云輣,唾手可取。"一说,慎将为楚汉时官号,犹明之参将。见章炳麟《訄书.官统上》。
术氏冠
术氏冠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ù/shú/zhú shì/zhī guān/guàn1.亦作"术士冠"。 2.即鹬冠,古代掌天文者所戴的帽子。汉蔡邕《独断》:"术士冠,前圆,吴制,逦迤四重,赵武灵王好服之。今者不用,其说未闻。"唐颜师古《匡谬正俗.鹬》:"鹬,水鸟……古人以其知天时,乃为冠,象此鸟之形,使掌天文者冠之。故逸《礼》记曰:'知天文者冠鹬。'此其证也。鹬字音聿,亦有术音,故《礼》之《衣服图》及蔡邕《独断》谓为'......更多
民报
民报的同义词反义词
mín bào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刊,前身是《二十世纪之支那》。初为月刊,后改为不定期出版。主要撰稿人有胡汉民、汪精卫、陈天华、宋教仁、章炳麟等。宣传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与立宪派刊物《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曾被日本政府查封。共出二十六期。另有《天讨》等增刊。
禘祫
禘祫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xiá1.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或禘祫分称而别义,或禘祫合称而义同,历代经传,说解不一。章炳麟以为,"禘祫之言,讻讻争论既二千年。若以禘祫同为殷祭,祫名大事,禘名有事,是为禘小于祫,何大祭之云?故知周之庙祭有大尝﹑大烝,有秋尝﹑冬烝。禘祫者大尝﹑大烝之异语。"详《国故论衡.明解故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bó kāng yǒu wéi lùn gé mìng shū篇名。章炳麟著。写于1903年。以公开信的形式,逐点驳斥康有为发表的《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文章抨击封建专制,强调中国的出路在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