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1911-1942)
萧红(1911-1942)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o hóng/gōng (1911-1942)小说家。黑龙江呼兰人。女。1930年因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家。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交往。1940年去香港。著有小说散文集《跋涉》(与萧军合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等。
警察与赞美诗
警察与赞美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jǐng chá yǔ/yù/yú zàn měi shī短篇小说。美国欧·亨利作于1906年。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食宿无着,想进监狱度过严冬,屡次以身试法,警察却置之不理。后来,他在教堂外面听到赞美诗,深为感动,决心重新做人,但此时却被警察抓走,并以无业游民罪关进监狱。
谌容(1936- )
谌容(1936- )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 róng (1936- )作家。原名陈德容,四川巫山人。女。曾在中央人民广播事业局任音乐编辑、俄语翻译。1973年后任中学教师。1980年起专事创作。著有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长篇小说《光明与黑暗》,短篇小说《褪色的信》、《减去十岁》等。
豆棚闲话
豆棚闲话的同义词反义词
dòu péng xián huà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题“圣水艾衲居士编”。十二篇。以众人在豆棚之下轮流叙说的形式,将十二篇故事贯串起来。对明末吏治的腐败以及世风日下、人情浅薄等现象,都有所揭露。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bài huài le hè dé lái bǔ de rén短篇小说。美国马克·吐温作于1899年。素以诚实、清高著称的赫德莱堡小镇,因得罪了一个外乡人而遭到报复。外乡人以一袋金币为诱饵,使镇上十九位首要公民明争暗斗,演出了形形色色的丑剧,终使赫德莱堡的名声彻底败坏。
超人
钱钟书(1910- )
钱钟书(1910- )的同义词反义词
qián zhōng shū (1910- )作家,学者。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1937年留学英国、法国。曾任西南联大、暨南大学教授。建国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对中国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等深有研究,尤擅长用中西比较方法研究中国文学。著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文论集《谈艺录》、《管锥编》等。
阿城
陈若曦(1938- )
陈若曦(1938- )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 ruò xī (1938- )加拿大籍华裔作家。台湾台北人。女。台湾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专攻英美文学,1966年回北京,在华东水利学院任教。1974年移居加拿大。1979年到美国,任《远东时报》主编、大学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著有短篇小说集《尹县长》、《城里城外》,长篇小说《归》、《突围》,杂文集《文革杂忆》、《无聊才读书》等。
一千八百担
一千八百担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qiān bā bǎi dān/dàn/dǎn短篇小说。吴组缃作。1939年发表。宋氏义庄的管事宋柏堂在颗粒无收的荒年,榨取了佃户一千八百担稻谷。宋氏族人为分掉这些谷子争得不可开交。这时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前来抢粮,宋氏族人乱作一团。作品通过活泼流畅的对话,刻画了地主豪绅的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