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
帛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bó shū也称“缣书”、“素书”。在丝织品上写成的书。春秋战国时已有使用。魏晋以后纸书盛行,帛书遂少用。
御史
御史的同义词反义词
yù shǐ1.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 2.喻指起监督作用的人或事物。
沈犹
沈犹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ěn/chén yóu1.复姓。春秋战国时有沈犹行。见《孟子.离娄下》。
游宦
游宦的同义词反义词
yóu huàn1.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 2.泛指外出求官或作官。
燕京
燕京的同义词反义词
yàn/yān jīng1.北京市的别称。因市区在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国都而得名。 2.山名。即山西省管涔山。
猗陶
猗陶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 táo/yáo1.春秋战国时大富商陶朱公(范蠡)和猗顿的并称。后用以泛称富户。
相国
相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g/xiàng guó1.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秦及汉初,其位尊于丞相。后为宰相的尊称。
蟠螭纹
蟠螭纹的同义词反义词
pán chī wén/wèn1.古代青铜器纹饰的一种。以螭龙盘曲纠结行为图案。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纹样。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豫让
豫让的同义词反义词
yù ràng1.春秋战国间晋人。为晋卿智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
郢书燕说
郢书燕说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ng shū yān yuè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