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都
连云栈
连云栈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án yún zhàn1.栈道名。在陕西汉中地区,古为川陕之通道。自凤县东北草凉驿南至开山驿,全长约四百七十里,明洪武二十五年,因故址增修,约为栈阁二千二百七十五间。战国时秦惠王伐蜀所经之栈道,汉张良劝刘邦烧绝所过栈道,皆指此。
韩诗
韩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hán shī1.《诗》今文学派之一。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西汉初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韩诗"创立者韩婴﹐文帝时为博士官﹐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西晋时﹐"韩诗"虽存﹐无传者;南宋以后《内传》亡失﹐仅存《外传》。今本《韩诗外传》已非原书﹐有一部分已经后人修改。
七科适
七科适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kē shì/kuò1.亦作"七科谪"。 2.西汉战时征派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
三公
三公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gōng周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总揽军政大权。唐宋沿用此称,已无实权。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
三辅
三辅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fǔ西汉治理京畿地区三个长官的合称。景帝时分置左、右内史及都尉,合称“三辅”。武帝时改都尉为右扶风,治渭城以西;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治长安以东;改左内史为左冯(píng)翊,治长陵以北。见《汉书·百官公卿表》等。也指京城长安附近地区:衡(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丞相
丞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g xiàng官名。战国时始设,为百官之长。秦代以后,专辅佐皇帝综理国政,但亦有居此位而无实权的。西汉初置相国,后称丞相,西汉末称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魏、晋、南北朝间,或称丞相,或称司徒、大丞相、相国等,废置不常。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是中书省直隶地区的行政长官。行中书省也设丞相或左右丞相。明初设丞相,不久废。
二京
二京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jīng1.两座京观。京观,集中埋葬敌军尸体的大坟。 2.两篇赋的合称。详"二京赋"。 3.指西汉都城长安与东汉都城洛阳。 4.指明代北京与南京。
二龚
二龚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gōng1.指西汉龚胜与龚舍。二人相友,并著名节。
五楼
五楼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lóu1.西汉末以张文为首领的农民起义军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