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n xiàn tōng/tòng kǎo书名。宋元之际马端临著。三百四十八卷。记载上古到南宋宁宗时历代典章制度沿革。体例仿杜佑《通典》,但分类更细,计有田赋、钱币、户口等二十四门。

水部

水部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ǐ bù1.官名。魏置水部郎,晋设水部曹郎,隋唐至宋均以水部为工部四司之一,明清改为都水司,掌有关水道之政令。相沿仍以水部为工部司官的一般称呼。参阅《通典.职官五》﹑《历代职官表》卷二。 2.指南朝梁文学家何逊。逊官至尚书水部郎,故称。

永业田

永业田的同义词反义词
yǒng yè tián1.田制名。也称世业田。北魏行均田制,每男夫授桑田二十亩,身没不还,世代承耕,故称永业田。北齐﹑隋﹑唐沿用此制,但授田多少不等。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激烈,此制名存实亡。宋太平兴国以后,凡人民所垦田即为永业田,不复有亩数的限制。 2.田制名。也称世业田。隋唐两代,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或散官五品以上,按等级分授永业田,子孙世袭,皆免课役。参阅《魏书.食货志》﹑《通典.食货志》......更多

郡侯

郡侯的同义词反义词
jùn hóu/hòu1.爵名。晋武帝封羊祜为南城侯,置相,与郡公同,为郡侯之始。历代因之。金之郡侯位在郡王﹑国公﹑郡公之下。元与金同,明以后废。参阅《通典.职官十三》。 2.一郡之长,知府。唐王贞白逸句:"改贯永留乡党额,减租重感郡侯恩。"

长史

长史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ǎng shǐ1.官名。秦置。汉相国﹑丞相﹐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一》。其后﹐为郡府官﹐掌兵马。唐制﹐上州刺史别驾下﹐有长史一人﹐从五品。至清﹐亲王府﹑郡王府置长史﹐理府事。参阅《通志.职官六》﹑《清通典.职官十》。

骁卫

骁卫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o wèi1.古代武官名。汉有骁卫将军,东汉改为骁骑。晋领营兵,兼统宿卫。南朝梁置左右骁骑。隋改置左右骁卫府,为禁卫军之一。唐宋因之,而去"府"字,设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官。金元皆无。参阅《通典.职官十》﹑《续通典.职官十》。

一甲

一甲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jiǎ1.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卢秉﹞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三师

三师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shī1.北魏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见《通典.职官一》。 2.星名。 3.三国的军队。 4.佛教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

九通

九通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ǔ tōng/tòng1.《通典》等九部政书的总称。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旧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合称九通。

书令史

书令史的同义词反义词
shū líng/lǐng/lìng shǐ1.古代佐理案牍的官吏。晋﹑南朝宋有内台书令史,九品。隋诸省府寺各有令史﹑书令史﹑书吏之属。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四》。
12345 共7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