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1949- )
梁晓声(1949- )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áng xiǎo shēng (1949- )小说家。山东荣城人。复旦大学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编辑。著有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等。
梅里美
梅里美的同义词反义词
méi lǐ měi(prospermérìmée,1803-1870)法国作家。曾在大学学法律。1844年当选为法兰西文学院院士。著有中篇小说《嘉尔曼》(一译《卡门》)、《塔曼果》,历史剧《雅克团》以及《克拉拉·加索尔戏剧集》等。
沈从文(1902-1988)
沈从文(1902-1988)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ěn cóng wén (1902-1988)小说家,散文家,民俗学家。湖南凤凰人。苗族。1923年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起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建国后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专事出土文物研究。著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及论著《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有《沈从文文集》。
海滨故人
海滨故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hǎi bīn gù rén中篇小说。庐隐作。1923年发表。五个女青年在暑假中相聚海滨后不久都陷于愁苦之中,或婚姻失意,或失恋悲怀,或消沉隐居,一个个烟飞云散。作品反映了五四时期部分知识分子的时代苦闷。
王安忆(1954- )
王安忆(1954- )的同义词反义词
wáng ān yì (1954- )作家。福建同安人。女。初中毕业后去农村插队,回城后任上海《儿童时代》编辑。后专事创作。著有短篇小说《本次列车终点》,中篇小说《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等。
秦牧(1919-1992)
秦牧(1919-1992)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n mù (1919-1992)散文家。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建国后曾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主编、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著有中篇小说《黄金海岸》,长篇小说《愤怒的海》,散文集《花城》、《长河浪花集》以及文艺散论集《艺海拾贝》等。
管桦(1921- )
管桦(1921- )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ǎn huà (1921- )小说家。河北丰润人。曾任《冀东报》记者。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在天津音乐学院、中央歌舞团任职。1958年起专事创作。著有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等。
茅盾(1896-1981)
茅盾(1896-1981)的同义词反义词
máo dùn (1896-1981)文学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主编《小说月报》。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去日本。后与鲁迅等成立左联。建国后曾任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并主编《人民文学》。著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散文集《白杨礼赞》等。有《茅盾全集》。
萧红(1911-1942)
萧红(1911-1942)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o hóng/gōng (1911-1942)小说家。黑龙江呼兰人。女。1930年因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家。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交往。1940年去香港。著有小说散文集《跋涉》(与萧军合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等。
谌容(1936- )
谌容(1936- )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 róng (1936- )作家。原名陈德容,四川巫山人。女。曾在中央人民广播事业局任音乐编辑、俄语翻译。1973年后任中学教师。1980年起专事创作。著有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长篇小说《光明与黑暗》,短篇小说《褪色的信》、《减去十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