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1905-1941)
谢晋元(1905-1941)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è jìn yuán (1905-1941)国民党爱国将领。广东蕉岭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任国民党政府军第二六二旅参谋主任,驻防上海。八一三事变后任第五二四团团副,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四行仓库,先后六次击退日军进攻,激战四昼夜后奉命退入公共租界,被晋升为团长。后被日伪收买的叛兵杀害。
黄埔军官学校
黄埔军官学校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g pǔ jūn guān xué xiào1. 简称黄埔军校,是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地点在广州附近的黄埔。蒋介石任校长,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初期培养出来大批具有革命精神的军事人员,成为北伐军的骨干。。
子弟军
子弟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zǐ dì/tì/tuí jūn1.唐元和年间,太尉李愬为魏博节度使,下令抡材于辕门,取大将家翘秀者为"子弟军",列于诸军校之上。见唐刘禹锡《唐故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史公神道碑》。
宣帖
宣帖的同义词反义词
xuān tiè/tiě/tiē1.又称宣札。宋代颁给军校的委任状,持此可依照恩例升补官职。
廖仲恺(1877-1925)
廖仲恺(1877-1925)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ào zhòng kǎi (1877-1925)广东归善(今惠阳)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1922年后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曾任黄埔军校党代表、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和工人部、农民部部长。孙中山逝世后,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后被暗杀。
李济深(1885-1959)
李济深(1885-1959)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jì shēn (1885-1959)爱国民主人士。广西苍梧人。北京陆军大学第三期毕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1927年参与发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1933年联合第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48年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萧楚女(1893-1927)
萧楚女(1893-1927)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o chǔ nǚ(1893-1927)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湖北黄陂人。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9年在武汉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上海,与恽代英一起主编《中国青年》。次年去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并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在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遇害。
蒋介石(1887-1975)
蒋介石(1887-1975)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ǎng jiè shí (1887-1975)浙江奉化人,原名瑞元,后改名中正。日本振武学校毕业。1908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追随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6年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排斥共产党人。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主席兼陆海空三军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更多
谪校
谪校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é xiào/jiào1.被贬谪的军校。
邓演达(1895-1931)
邓演达(1895-1931)的同义词反义词
dèng yǎn dá (1895-1931)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广东归善(今惠阳)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役。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辞职前往苏联。1930年回国,建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进行反蒋活动。1931年被捕,在南京被秘密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