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卫星
小行星卫星的同义词反义词
xiǎo xíng/háng xīng wèi xīng环绕小行星运行的小天体。已发现两颗:1978年6月7日发现的大力神(532号)小行星的卫星--1978(532)i,直径45.6千米;1978年12月11日发现的梅菠蔓(18号)小行星的卫星--1978(18)i,直径37千米。此外,还发现2号、6号、9号、12号、44号、66号、129号、433号和624号等小行星可能也有卫星。
广播卫星
广播卫星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ǎng/ān bō wèi xīng不必经过地面站转播,可直接向用户转播电视和声音广播的应用卫星。转播的原理和方法与在对地静止轨道上的通信卫星相似,但其转发器数目少、输出功率大,天线定向精度高,覆盖面积可很大,故在边远地区、小岛或山区的用户都能直接收到转播的节目。
海洋监视卫星
海洋监视卫星的同义词反义词
hǎi yáng jiān/jiàn shì wèi xīng用于监视海洋上舰船和潜艇活动与侦察舰艇上无线通信及雷达信号的卫星。一般由多颗卫星组成监视网。能有效地探测和鉴别海上舰船和潜艇,并准确地确定它们的位置、航向和航速,所得信息经处理后传输给地面站,再由地面站转发给有关军事部门使用。
电子侦察卫星
电子侦察卫星的同义词反义词
diàn zǐ zhēn chá wèi xīng在空间截获由雷达、通信和遥测等系统辐射的电磁信号,并测定辐射源地理位置的卫星。运行在高度约500或1000多千米的近圆轨道上。卫星将截获的电磁信号预处理后,再发送到地面接收台站,经分析便可获取机密军事情报。
科学卫星
科学卫星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xué wèi xīng人造地球卫星的一类。主要用于科学探测,探测的主要对象为:地球、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以及太阳、行星和宇宙可探测的目标。探测空间物理的项目有:太阳辐射、微流星、日冕、高能粒子、x射线、γ射线、宇宙线、太阳风、磁场、电离层、云层、风、温度、目标物的辐射谱等。
红外天文卫星
红外天文卫星的同义词反义词
hóng/gōng wài tiān wén wèi xīng巡天探测中红外和远红外的卫星。1983年由美国、荷兰和英国联合研制和发射。呈圆柱体,高3.58米,直径2.05米,重1020千克。在离地900千米的太阳同步极地轨道上运行,公转周期103分钟。在其十个月工作时间内,发现三十多万颗新天体,其中天琴座α星可能是第二个太阳系。
静止卫星
静止卫星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ng zhǐ wèi xīng运行轨道为对地静止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因与地面各点相对静止不动,故名。运行在赤道上空约35790千米高的圆轨道上,运行的角速度为7.2921×10^-5弧度/秒。卫星在某些干扰力的作用下,轨道要发生变化,须经常进行轨道修正。广泛用作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等。
宇宙飞行器
宇宙飞行器的同义词反义词
yǔ zhòu fēi xíng/háng qì又称“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宇宙空间中运行的各类飞行器的统称。人造天体中的一类,包括人造地球卫星、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人造行星、人造行星卫星、宇航飞船、轨道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等。与运载器、发射场、回收设备、地面的宇航测控与数据采集网、用户台站(网)等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共同组成宇航系统。是执行宇航任务的主体。
轨道空间站
轨道空间站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ǐ dào kōng/kòng/kǒng jiān/jiàn zhàn简称“空间站”或“轨道站”,又称“航天站”。能在人造地球卫星轨道上长时间运行的大型载人宇宙飞行器。具有供宇航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设施和设备。空间站上可以进行天文观测、空间科学研究、医学和生物学试验、对地观测等。1971年苏联首先发射了“礼炮1”号轨道空间站。
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的同义词反义词
zài/zǎi rén fēi chuán又称“宇宙飞船”。先用运载火箭送入人造地球卫星轨道运行,然后再入大气层重返地面的载人宇宙飞行器。除具有人造卫星基本系统的设备外,还设有生命维持系统、再入系统、应急逃逸系统、回收登陆系统等。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1”号飞船是人类第一艘载人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