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戏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xì qǔ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以及人物扮演等因素的综合艺术。以唱做念打为表现手段。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脚色行当扮演,各脚色行当各有不同的表演程式。音乐体式有联曲体和板腔体,或兼用两者。渊源于秦汉的百戏。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是最早的成熟的戏曲形式。明代有昆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四大声腔,清代各地方戏曲剧种广泛产生。据1985年统计,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共三百三十五种。
昆曲(-qǔ)
昆曲(-qǔ)的同义词反义词
kūn qǔ①流行于江苏南部(南昆)及北京、河北(北昆)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用昆腔演唱。也叫昆剧。 ②昆腔。
杭剧
杭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háng jù1.地方戏名。旧名"武林班"。此剧系由杭州等地曲艺发展而成,流行于浙江省杭嘉湖一带。
柳腔
柳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liǔ qiāng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青岛及附近地区。
桂剧
桂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ì jù广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西汉族说北方话的地区。
梨园戏
梨园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 yuán xì/hū福建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南部地区。
歌仔戏
歌仔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gē zī/zǐ/zǎi xì/hū台湾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当地民谣山歌发展而成。流行于台湾和福建芗江(九龙江)一带。福建称之为芗剧。
汉剧
汉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hàn jù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流行于湖北全省和河南、陕西、湖南的部分地区,历史较久,对京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旧称汉调。
沪剧
沪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hù jù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由上海滩簧发展而成。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hé běi/bèi bāng zǐ河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清乾隆年间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逐渐演变而成。参看〖梆子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