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周
闰周的同义词反义词
rùn zhōu早期夏历设置闰月的周期。战国时期施行的古六历,均采用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北凉时的《元始历》,创用六百六十年二百二十一闰的闰周。南北朝的《大明历》,改用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闰的闰周。因闰周法无法作到精密的调整,自唐以后便规定无中气之月置闰,而不再定闰周。
龙船节
龙船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lóng chuán jié贵州东南部清水江一带苗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五月廿四日到廿八日。节日期间,人们聚集到河坝上,先举行赛龙船,然后在河坝上开展鼓舞、芦笙舞、赛马、斗牛、游方以及球类比赛等活动。入夜,歌舞和游方仍继续进行,直至深夜。
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yuè liú huǒ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三春
三春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chūn①夏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指整个春季:故园高枕度三春。②指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季春、暮春:自从雪里唱新曲,直至三春花尽时。③指三年: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
三月三
三月三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yuè sān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三月初三。内容不尽相同。壮族又称“歌仙节”,在这一天赶歌圩,举办歌会。侗族又称“花炮节”,以抢花炮、斗牛最具特色。在黎族,为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的节日。
中秋节
中秋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qiū jié中国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有合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习俗。
丰年祭
丰年祭的同义词反义词
fēng nián jì/zhài也称“丰收节”。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八月开始,为期六至十天。届时,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准备酒、糕、肉等食品,举行祭祖、狩猎、播种、捕鱼、饮宴和分祭食等仪式。青年男女还举行唱歌、跳舞、竞走、赛跑等活动,有的还同时举行成年礼。
关门节
关门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guān mén jié信奉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等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约夏历六月中)。从这天起三个月为小乘佛教的安居斋戒期,僧侣在佛寺中净居修学,接受供奉,不许出外巡游;世俗信徒也到佛寺中静坐参禅,听佛爷讲经说法,每隔七天祭奉一次。老年信徒常留宿寺中。
人正
人正的同义词反义词
rén zhèng1.即人元。夏历的岁首。
仡佬年
仡佬年的同义词反义词
gē lǎo nián也称“过年”。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三月初三。上午,人们到祖宗坟地,由长老点燃鞭炮和铁炮,表示过年开始。然后跳芦笙舞、对唱民歌、打篾蛋球、荡秋千等。下午祭祖。祭品由各户轮流提供,每年十户出公、母鸡各五只。祭毕,就地将鸡煮熟,按长幼辈份入席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