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柝
鸣柝的同义词反义词
míng tuò1.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
髦儿戏
髦儿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máo ér/er xì/hū1.旧时全部由青年女演员组成之戏班或演出的戏。清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于京沪等地,多演唱京剧。清裕德菱《梨园佳话.馀论.女伶》:"女剧沪上谓之髦儿戏。髦﹐盖髻也。昔时妇人拖长髻而作男子冠服,致足笑人﹐故有此称﹐非时彦之谓也。"一说﹐原称"毛儿戏"。因创始班主名李毛儿﹐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雅琴﹞又预备叫一班髦儿戏来﹐当日演唱。"张友鹤校注:"一种由女演......更多
吹腔
吹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ī qiāng1.戏曲腔调之一。又称枞阳腔﹑石牌调﹑安庆梆子﹑芦花梆子等。明末清初从江西弋阳腔发展而来的四平腔,受昆腔影响,在安徽枞阳一带形成,为徽剧主要腔调之一。最初是曲牌体(长短句),后逐渐发展为七字句﹑十字句。用笛子伴奏。京剧﹑婺剧中都保存有吹腔,在湘剧﹑祁剧里则称为安庆调。
影调剧
影调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ng tiáo/diào jù1.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带﹐以当地皮影戏的腔调为基础﹐吸取了京剧﹑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于一九五八年后逐渐形成。
打更
打更的同义词反义词
dǎ/dá gēng/gèng1.旧时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
木梆
木梆的同义词反义词
mù bāng1.用挖空的木头做成的梆子。
破梆破羣
破梆破羣的同义词反义词
pò bāng pò qún1.旧时牌戏术语。二条﹑二万﹑八饼一副叫"梆子";三条﹑三万﹑七饼一副叫"羣子"。梆子中缺饼子叫"破梆",群子中缺饼子叫"破羣"。
虎柝
虎柝的同义词反义词
hǔ tuò1.柝﹐旧时警夜报更时所敲的梆子。因其形似虎﹐故名。
西秦腔
西秦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 qín qiāng1.古代戏曲剧种名。明末清初流行于陕西﹑甘肃一带。清乾隆间一度在北京盛行。有人认为就是秦腔﹐或秦腔支派同州梆子。又广东的西秦戏﹐最早也用此名。伴奏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不用笙笛。
重门击柝
重门击柝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óng mén jī tuò柝:打更用的梆子。设置重重门户,并派更夫巡夜。指严加戒备,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