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栋臣(约1842-1912)

余栋臣(约1842-1912)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dòng chén (yuē/yāo 1842-1912)清末农民起义首领。四川大足人。1890年在家乡率众起义,反抗外国教会侵略,不久失败。1898年再度起义,攻打重庆、永川、安岳等地,远近三十余州县纷纷响应。后在清军围困下求降,被囚于成都。辛亥革命后获释。

助饷

助饷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ù/chú xiǎng1.明末为筹措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 2.捐钱以补充军费。

吴三桂(1612-1678)

吴三桂(1612-1678)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sān guì (1612-1678)清代藩王。字长白,高邮(今属江苏)人。明末担任辽东总兵,驻防山海关。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他与农民军为敌,引清兵入关,受封为平西王。又为清兵先驱,镇压陕西、四川等地农民起义军。后又攻入云贵地区,俘杀南明永历帝。镇守云南,拥兵割据。康熙帝下令撤除藩王后,他发动叛乱。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不久病死军中。

厢军

厢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g jūn宋代驻各州的镇兵。宋初厢军不习武技,主要供地方当局役使,选壮勇者入京师充禁军。仁宗时为对付农民起义,始教厢军习武。

史可法(1602-1645)

史可法(1602-1645)的同义词反义词
shǐ kě/kè fǎ (1602-1645)明末大臣。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崇祯进士。曾被派遣镇压农民起义军。后任南京兵部尚书。明朝灭亡后,在南京拥立南明弘光帝,任东阁大学士。后被派到扬州督师抗清守城。清摄政王多尔衮致书劝降,他坚决拒绝。清军攻破扬州城后,他自杀未死,被俘后不屈殉难。扬州人民在城外梅花岭筑衣冠冢凭吊纪念他。

吴广(?-前208)

吴广(?-前208)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guǎng/ān (?-qián 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贫苦农民出身。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发动起义。张楚政权建立后,任假王,率军西征,围攻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后被部将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回溪阪

回溪阪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í xī bǎn1.古地名。俗名回坑。亦省作"回溪"。即东崤山阪。在河南洛宁县东北,长四里,宽二丈,深二丈五尺。东汉初赤眉农民起义军曾与冯异军激战于此。

夏明翰(1900-1928)

夏明翰(1900-1928)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à míng hàn (1900-1928)革命烈士。湖南衡阳人。五四运动时任湖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协助毛泽东指导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平江农民起义。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临刑前写下诗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大夏

大夏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xià1.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 2.指夏季。 3.古国名。音译巴克特里亚(Bactria)﹐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 4.古城门名。在洛阳﹐魏明帝所造。 5.国号。东晋十六国之一。匈奴族赫连勃勃所建﹐也称夏﹐为吐谷浑所灭。 6.国号。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王后﹐国号称大夏。 7.国号。宋时党项族李元昊国号亦称大夏﹐史称西夏﹐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8.大厦。

富平

富平的同义词反义词
fù píng1.富平侯的略称。 2.西汉末一支农民起义军的称号。 3.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宁夏吴忠西南。东汉废。 4.古县名。东汉置。治所在今甘肃庆阳西南。为北地郡治所。东汉末废。
12345 共1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