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

藏头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cáng tóu shī一名“藏头格”。杂体诗名。有三种说法:(1)作律诗时前三联都写所寓之景和情,至末联才点明题意。(2)将诗句头一字暗藏在每句的最后一字中。(3)将所言的事分别藏在诗句的头一字。如《水浒传》中吴用题卢俊义宅中诗,就在四句的首字暗藏“卢俊义反”四字。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同义词反义词
fù dé/děi/de gǔ yuán cǎo sòng bié/biè诗篇名。唐代白居易作。唐时命题作诗,题前加“赋得”二字。诗前四句写古原之草,后四句将其与送别主题结合。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生命力量的顽强和事物盛衰循环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

通荆门

通荆门的同义词反义词
tōng/tòng jīng mén1.三国吴鼓吹曲名。韦昭制。曲共二十四句,其中十七句,每句五字;四句,每句三字;三句,每句四字。

醉公子

醉公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zuì gōng zǐ1.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唐词多缘题而赋,《醉公子》即咏公子醉。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凡四换韵,故又名《四换头》。另一体一百零六字,创自宋人。

锁南枝

锁南枝的同义词反义词
suǒ nán/nā zhī/qí1.曲牌名。属南曲双调﹐共九句。其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三﹑三﹑七﹑五﹑五﹑三﹑三﹑三﹑三。第四句可变为四字或六字。可用作小令﹐或用作过曲。 2.民间曲调名。开始流行于明代中叶。河南省传唱尤盛。有两种调子﹕一种字句短而较零碎﹐一种长短夹杂。歌声不同。

马灯调

马灯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dēng tiáo/diào民间曲调名。创始于浙江宁波。清末始流行。五句四十字。前四句每句七字,其后加和声“哎格伦登哟”,并重复第四句。

书愤

书愤的同义词反义词
shū fèn诗篇名。南宋陆游作。当时作者罢官闲居在乡。诗中回顾了自己青壮年时代的军旅生涯,感慨功业未成而身已衰老,并流露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全诗气概悲壮,语意深沉。第三、四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不用一个动词,即写出南宋两大主要战线的典型特征,是广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卢延让

卢延让的同义词反义词
lú yán ràng1. 唐朝范量(现在北京附近)人。他的《苦吟》诗前四句是:“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唱春调

唱春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àng chūn diào1.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四季调。常为十二叠,每月一叠,也可按四季分为四叠。每叠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清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子夜歌

子夜歌的同义词反义词
zǐ yè gē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晋代女子子夜所作。现存晋、宋、齐三代歌词四十二首,均写男女恋情,形式为四句五言句。诗中多用双关隐语,活泼自然。由《子夜歌》后又衍生出《大子夜歌》、《子夜四时歌》等曲。
12345 共7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