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曜历
七曜历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yào lì1.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中亚康国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吴伯善《陈七曜历》五卷。敦煌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十字军东侵
十字军东侵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zì jūn dōng qīn1096-1291年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的侵略性远征。前后共八次。远征军以拯救被“异教徒”(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圣地为借口,士兵衣服上缝有十字标志。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等国家。1187年耶路撒冷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收复。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丧失,标志十字军东侵的最终失败。
卑赞廷式
卑赞廷式的同义词反义词
bēi zàn tíng shì1. 卑赞廷也译作拜占廷就是东罗马帝国(395—1453)。拜占廷式建筑是罗马帝国晚期和近东埃及叙利亚等地的建筑艺术的结合,特点是中央有大圆顶,内部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多用于教堂建筑。如: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朱自清《欧游杂记·威尼斯》。
尼罗河
尼罗河的同义词反义词
ní luó hé世界第一大河。在非洲东北部。由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而成,经埃及等国,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千米。上游水量充沛,多急流、瀑布,水力资源丰富。中下游每年6-10月泛滥,淤积巨量沃土,形成河谷绿洲带。建有著名的阿斯旺高坝,兼有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底比斯
底比斯的同义词反义词
dǐ/de bǐ sī古代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首都。在尼罗河中游两岸。其守护神阿蒙神成为埃及主神。经历代法老营建,城市规模宏大,东岸有巨大的阿蒙神庙等建筑群,西岸有安葬法老和王后、王妃的王陵之谷和王妃之谷。公元前7世纪被亚述人破坏。为埃及名胜。
开罗
开罗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i luó埃及首都,非洲最大城市。大开罗人口约1500万(1993年)。全国最大工商业中心和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中心。全国三分之一的工业集中于此,有纺织、食品、制糖、家用电器等。重要的交通枢纽。多清真寺、博物馆等。城西南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新城区高楼林立,是一座兼有东西方色彩的千年古城。国际旅游业甚盛。
开罗会议
开罗会议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i luó huì y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国际会议。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对日作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将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全部归还于中国,使朝鲜独立。
拉丁帝国
拉丁帝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lā/lá dīng/zhēng dì guó十字军东侵期间西欧封建主在拜占庭帝国领土上建立的国家。1202年组成的西欧十字军原定进攻埃及,但在威尼斯商人诱使下反而去进攻拜占庭帝国。1204年十字军攻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在其巴尔干半岛东南部一带的领土上建立国家。因为西欧人使用拉丁语,所以这个国家被称为“拉丁帝国”。1261年,君士坦丁堡被拜占庭人收复,帝国灭亡。
拉美西斯二世(ramsesⅱ)
拉美西斯二世(ramsesⅱ)的同义词反义词
lā/lá měi xī sī èr shì (ramsesⅱ)古代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在位时,亲率大军与小亚细亚的强国赫梯王国作战,争夺叙利亚。公元前1300年双方在卡迭石(在今叙利亚境内)发生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大战,不分胜负。后与赫梯缔结和约,为今天所知最古老的国际条约。
斯芬克司
斯芬克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 fēn kè sī①即“狮身人面像”。古代埃及、希腊和西亚等地的一种石雕像。现存最大的为位于埃及吉萨哈夫拉金字塔前的巨像,建于公元前26世纪,长73米,高20米。据说古埃及以此象征帝王“法老”的威严。后泛指一切具有人头、牛头或羊头狮身的雕像和图案。②希腊神话中带翅膀的狮身人面女妖。传说她常令过路行人猜谜:什么动物早晨用四只脚,中午用两只脚,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猜不出者即遭杀害。后因被俄狄浦斯道破谜底是人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