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中庸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yōnɡ①原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后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②指才能中等、平庸之人: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③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作。提出“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为人生而艺术(为wèi)
为人生而艺术(为wèi)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wèi rén shēng ér yì shù/shú/zhú (wéi/wèiwèi)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提出的一种文艺主张。反对封建的载道文学和游戏文学,反对所谓纯艺术的文学,强调文学的作用是“社会和人生因之改善,因之进步,而造成新的社会和新的人生”,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主情造意
主情造意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ǔ qíng zào yì主、造:谋划。提出主张,出谋划策。也指为首的、主谋的人。
主静
主静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ǔ jìng1.宋明理学家的道德修养方法。渊源于古代儒家(《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并参杂佛﹑道的寂静无为思想。"主静"一语首由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他用未有天地以前的"无极"原来是"静"的,来证明人的天性本来也是"静"的,由于后天染上了"欲",故须通过"无欲"工夫,以求达到"静"的境界("无欲故静")。以后它一直是理学的主要思想。
举一废百
举一废百的同义词反义词
jǔ yī fèi bǎi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
五蠹
五蠹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dù散文篇名。载于《韩非子》。文中以学者(战国末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侠客)、患御者(依附权贵逃避战争或劳役的人)、工商之民为“五蠹”,认为必须将其清除,国家才能免于衰落、灭亡,并提出了重视耕战之士以富国强兵的观点。体现了法家的治国原则。
五饵
五饵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ěr1.《汉书.贾谊传赞》:"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因以疏矣。"颜师古注:"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以坏其腹;于来降者,上以召幸之,相娱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原为贾谊提出的怀柔﹑软化匈奴的五种措施,后泛指笼络外族的种种策略。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ng guān chuán/zhuàn xù散文篇名。北宋欧阳修作。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前的序。伶官,即宫廷中的乐工、艺人。文章根据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官以致国乱身死的史实,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著名论点。
何梅协定
何梅协定的同义词反义词
hé méi xié dìng1935年,日本侵略军为进一步控制华北,调大批关东军入关,向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6月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向国民党政府军委会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提出了取消河北境内中国的一切党政机关;撤退驻河北的国民党军队;解散北平分会政训处等机关;取缔全国一切反日团体,禁止一切抗日活动等要求。经国民党政府同意,何应钦于7月6日复函梅津美治郎,全面承诺日方的无理要求,出卖......更多
假设
假设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ǎ/jià shè①姑且认定:这本书印了十万册,~每册只有一个读者,那也就有十万个读者。②虚构:故事情节是~的。③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