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尼基
腓尼基的同义词反义词
féi ní jī古代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公元前2000年代初,闪米特人的一支腓尼基人在今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建立了西顿、推罗等一系列城邦。腓尼基人以航海、经商著名,足迹遍及地中海沿岸各地,建立了迦太基等许多殖民地。约前13世纪,创造了历史上第一套字母系统,对后世影响极大。前18世纪以后,被外族征服。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hài gé mìng1911年(旧历辛亥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后又成立中国同盟会,多次发动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掀起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先后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独立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孙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更多
马赫迪起义
马赫迪起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hè dí qǐ yì苏丹人民反抗英国侵略的武装起义。1881年,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进行“圣战”,赶走外国侵略者。1885年1月,起义军攻克首府喀土穆,杀死英国总督戈登,9月基本解放苏丹全境。苏丹获得独立。英国不甘失败,1896年派军入侵,至1899年苏丹再次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首府
首府的同义词反义词
shǒu fǔ1.旧时称省会所在的府为首府。现在多指自治区或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 2.旧时对知府的称呼。 3.附属国和殖民地的最高政府机关所在地。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guān tiáo yuē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春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主要内容为:清政府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fā zhǎn jīng jì xué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经济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附属国纷纷取得独立的情况下产生的。代表人物初期以西方经济学家为主,后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及发达国家的激进经济学家。前期强调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后期重视农业发展,并着重于对个别国家或不同类型的经验分析。
帝国
帝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guó①以皇帝为国家元首的君主国,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②占有殖民地的帝国主义国家,如英帝国。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的同义词反义词
lā/lá dīng/zhēng měi zhōu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曾长期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多数国家通用属于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故称拉丁美洲。面积207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亿。
控制
控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kòng zhì①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操纵:~数字ㄧ自动~。②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殖民地的经济为宗主国所~ㄧ102高地已完全~在我军手中ㄧ制高点的火力~了整片开阔地。
政治真空地带
政治真空地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zhì zhēn kōng/kòng/kǒng dì/de dài西方国家对外部政治势力已退出或尚未到达的地区的称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被迫从这些地区退出,这些地区就被西方国家称为“政治真空地带”。如果又有外部势力进入这些地区,就被称为“填补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