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g/xiáng pí fá zǐ汉、回、保安、东乡、撒拉、土等族的民间渡河、运载工具。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境内黄河沿岸。用数十根圆木棍扎成约2米宽、3米多长的长方形框架,下拴十数个充气羊皮袋即成。以客运为主,兼营短途货运。
藏袍(zàng-)
藏袍(zàng-)的同义词反义词
zàng páo藏族的传统长袍。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及云南等地。用毛皮、氆氇或各种呢、绒、绸、布等制作。右边开襟、大领、阔袖,略长于身长,衣领、襟、袖、下摆处用细毛皮或色布镶边。腰部束一长带。夏季或劳动时将右臂或双臂退出袖管,束袖于腰间。晚上可当被盖。
评剧
评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ng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华北、东北各地。清末由河北莲花落在唐山发展而成。艺术上曾受京剧、河北梆子和话剧影响。初名“唐山落子”、“平腔子戏”、“蹦蹦”、“奉天落子”、“评戏”等。1935年定名“评剧”。板腔体结构,有慢板、二六板、垛板等。剧目有《杨三姐告状》、《花为媒》、《小女婿》等。
蹴鞠
蹴鞠的同义词反义词
cù jú1.亦作"蹴毱"。亦作"蹴踘"。亦作"蹵踘"。亦作"蹵鞠"。 2.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用以练武﹑娱乐﹑健身。传说始于黄帝,初以练武士。战国时已流行。 3.指近代的足球运动。
金钱板
金钱板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 qián bǎn1.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四川和贵州一带。一人或两人演唱。以数板为主﹐但每唱一段略有拖腔。乐器为三块竹板﹐其中一块竹板嵌有活动的铜钱﹐以此得名。演唱者左手执两块﹐右手执一块﹐边打边唱。曲目以短篇居多。 2.曲艺演员打拍子用的器具﹐竹板上系着铜钱之类的金属片。
三体
三体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tǐ/tī/bèn1.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 2.指唐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周弼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 3.指唐人赋诗唱和的三体。 4.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 5.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 6.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宋袁枢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三味线
三味线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wèi xiàn拨弦类弦鸣乐器。流行于日本。相传其前身为16世纪传入日本的中国三弦。音箱两面蒙猫皮或狗皮,长颈,张弦三根,用水牛角、象牙或黄杨木制大拨子弹奏。常用以伴奏戏剧和歌唱。
下里巴人
下里巴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à lǐ bā rén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里巴音
下里巴音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à lǐ bā yīn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世俗之言
世俗之言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ì sú zhī yán指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般人的言论、说法。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