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èr cì yā piàn zhàn zhēng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次年,法国也乘机出兵,与英国组成侵华联军。联军先后攻陷广州、大沽,直逼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沙俄又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860年,英法联军扩大战争,攻陷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行宫。不......更多
藉端
藉端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è/jí duān1.假托某一事由作为借口。
诿口
诿口的同义词反义词
wěi kǒu1.推委﹐借口。
题目
题目的同义词反义词
tí mù1.标题;篇目。 2.品评。 3.题识;名称。 4.试题;习题。 5.为问题。 6.主题;命题。 7.指话题。 8.借口;名义。 9.名堂;花样。 10.指迷信所说的命相。 11.见"题目正名"。
马厂誓师
马厂誓师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chǎng/ān/hàn shì shī1917年6月,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暗中支持下,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驱走总统黎元洪,拥废帝溥仪复辟。7月,段祺瑞又借口反对复辟,组成“讨逆军”,自任总司令,在天津附近马厂誓师讨张,进军北京赶走张勋后,拥冯国璋为大总统,自己复任总理。
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èr bā shì biàn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动海军陆战队数千人向上海闸北、江湾、吴淞等地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部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各界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守军在吴淞地区激战月余,使日军死伤万余人。3月初,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守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5月5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借事生端
借事生端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è shì shēng duān以某事为借口而制造事端。
假口
假口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ǎ/jià kǒu1.借口,托辞。 2.假托;假冒。
十字军东侵
十字军东侵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zì jūn dōng qīn1096-1291年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的侵略性远征。前后共八次。远征军以拯救被“异教徒”(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圣地为借口,士兵衣服上缝有十字标志。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等国家。1187年耶路撒冷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收复。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丧失,标志十字军东侵的最终失败。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的同义词反义词
lú gōu qiáo shì biàn亦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借口在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当夜即炮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11日,日本增兵十万,分二路进攻北平(今北京)和天津,至30日平津相继陷落。这次事变成为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