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前6-后57)
汉光武帝(前6-后57)的同义词反义词
hàn guāng wǔ dì (qián 6-hòu 57)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王莽统治时,与兄刘縯起兵,加入绿林军。公元23年取得昆阳大捷。25年称帝。后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减轻田租,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提倡节俭,整顿吏治,使经济得以恢复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史称“光武中兴”。
邓禹(2-58)
邓禹(2-58)的同义词反义词
dèng yǔ (2-58)东汉大臣。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新莽败亡后投刘秀,率军镇压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拜大司徒。不久渡河入关,所部号称百万。却屡败于赤眉军,至全军覆没。刘秀统一全国后,被封为高密侯。明帝时,追念开国功臣功绩,将二十八名功臣图画于洛阳南宫云台,称“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居首。
邓缌
邓缌的同义词反义词
dèng sī1.汉时南阳郡邓氏所造的一种细而疏的麻布。
邵杜
邵杜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o dù1.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的并称。召,又作"邵"。二人先后为南阳太守,有惠政,时人称之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见《后汉书.郭杜孔张等传》。
露冕
露冕的同义词反义词
lù/lòu miǎn1.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 2.晋陈寿《益都耆旧传》﹕"郭贺拜荆州刺史。明帝(汉明帝)巡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