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漕
折漕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zhé/shé cáo1.漕粮折银征收。漕粮向纳米粮,明弘治年间因苏松诸府连年荒歉,遂定折漕之制。清初折漕,亦限于被灾或水路过远地区,后来地区逐渐扩大,至清末,只有江浙两省仍行漕运,其他地区均行折漕。参阅《续文献通考.漕运》。
杖刑
杖刑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àng xíng1.古代刑罚之一。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杖作为刑种始自东汉。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参见"五刑"。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同义词反义词
yǒng lè dà diǎn类书名。明初解缙等奉明成祖命编纂。初名《文献大成》。后广收各类图书七八千种,辑成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改现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按《洪武正韵》的韵目分列单字,按单字依次辑入与此字相联系的各项文史记载。有抄本正副两本。正本毁于明亡之际,副本至清咸丰时已有散佚,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大部分烧毁。建国后先后征集到七百九十七卷,1985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签事
签事的同义词反义词
qiān shì1.即佥事。官名。宋代为各州府的幕僚。金﹑元﹑明仍沿用﹐唯职掌有别。至清渐废。
绿营兵(绿lù)
绿营兵(绿lù)的同义词反义词
lǜ/lù yíng bīng (lǜ/lùlù)清代由汉人组成的政府军队。汉兵用绿旗,故称,又称绿旗兵。分马兵、步兵、水师。兵额一般在六十万人左右,时有增减。至清末裁废。
陶真
陶真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o/yáo zhēn1.流行于宋代的一种说唱伎艺﹐用鼓伴奏。从元明以至清代﹐民间还在演唱﹐但已改用琵琶伴奏。它以演唱小说﹑历史故事为主。一般认为是弹词的前身。本作"淘真"。 2.指民间说唱的莲花落。
胡开文
胡开文的同义词反义词
hú kāi wén清代制墨家。安徽休宁人。与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同为清代制墨四大家。初设店于休宁。1782年又设店于休宁附近之海阳镇、屯溪镇,由长子、次子主其事。后其裔孙又在芜湖、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开设分号。至清末胡氏墨已风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