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年殿

祈年殿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 nián diàn1.殿名。在北京天坛内圜丘北,明永乐时建,初名"大祀",为旧日合祀天地之所。嘉靖间改名"大享",专以祈谷,又名"祈谷坛"。雍正时,以名实不符,始改此称,每年正月上辛日致祭。

纛章京

纛章京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o zhāng jīng1.满语。官名。"巴雅喇纛章京"的简称。清初兵制,从每旗诸甲喇中选择精锐者,组成护军,其首领初名为纛额真。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改称纛章京。

耿贾

耿贾的同义词反义词
gěng gǔ/jià/jiǎ1.东汉初名臣耿弇和贾复的并称。

耿邓

耿邓的同义词反义词
gěng dèng1.东汉初名臣耿弇和邓禹的并称。王莽篡汉﹐二人皆起而佐光武定天下。

门下省

门下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mén xià shěng/xǐng1.亦省称"门下"。 2.官署名。后汉谓侍中寺。晋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南北朝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隋承其制。唐龙朔二年改名东台,咸亨初复旧称,武则天临朝,改名鸾堂﹑鸾台。神龙初复旧称,开元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宋因之,元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

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ní cháng yǔ yī/yì qū/qǔ即《霓裳羽衣舞》,简称《霓裳》。唐代宫廷乐舞套曲。传为唐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初名《婆罗门曲》,后经玄宗润色并填词,改用此名。乐曲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写。

黄宾虹(1864-1955)

黄宾虹(1864-1955)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g bīn hóng (1864-1955)画家。初名懋质,又名名质,字朴存、朴人,号宾虹,又号予向、虹庐等,祖籍歙县(今属安徽),生于金华(今属浙江)。南社社员。曾任教于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建国后任中国美协华东分会副主席。擅画山水,风格浑厚,意境郁勃。亦精画论。著有《古画微》、《虹庐画谈》等。

龙藏寺

龙藏寺的同义词反义词
lóng cáng/zàng sì1.寺名。(1)在浙江省嵊县之北。南朝梁天监二年建,号龙宫院。李绅少年时寓此处。宋大中祥符元年赐今名。(2)在河北省正定县东。隋开皇六年建,初名龙藏寺,后名龙兴寺,一名隆兴寺。清郭棻《畿辅通志.祠祀》:"龙兴寺:在府(真定府)治东,隋开皇六年建,初为龙藏寺。" 2.见"龙藏寺碑"。

望江南

望江南的同义词反义词
wàng jiāng nán/nā1.词牌名。原为隋乐曲名。隋炀帝曾制《望江南》八阕。唐用为词调名。初仅单调﹐宋时增双调。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加倍。分前后段。另一变体﹐前后段各五句二仄韵二平韵﹐共五十九字。此调异名甚多﹐初名《谢秋娘》﹐传为李德裕悼念亡妓谢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有"江南好"及"能不忆江南"句﹐遂名《江南好》或《忆江南》。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因又名《春去也》。......更多

能乐

能乐的同义词反义词
néng/nài lè/yuè日本剧种之一。源于日本古代戏剧猿乐。初名“猿乐之能”。后经观阿弥及其子世阿弥等艺人加以改革,发展为歌舞剧,称“能乐”。其脚本称“谣曲”。大多演出武将、美人或佛教故事。角色很少,往往戴面具,有浓厚的宫廷艺术色彩。
678 共7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