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面印

六面印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miàn yìn1.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种私印。流行于南北朝。呈"凸"字形﹐印鼻端刻有一小印﹐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因专用于书信﹐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启事"﹑"白笺"等字样。明清后﹐正方或长方印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也称"六面印"。

刺史

刺史的同义词反义词
cì/cī shǐ官名。西汉武帝时,于全国十三部(州)置刺史,为监督官,后数次改刺史为州牧。三国至南北朝各州多设刺史。隋朝州长官称刺史。此后州刺史实际即从前的郡太守。宋以后渐成虚衔。

匈奴

匈奴的同义词反义词
xiōng nú古族名。又称“胡”。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时占据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西汉初攻扰汉朝北方。汉武帝时受汉军打击而转衰。宣帝时附汉。东汉初分裂,南匈奴附汉,北匈奴居漠北。南匈奴于东汉末分为五部,西晋时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南北朝时经民族融合而逐渐消失。北匈奴于汉和帝时为东汉和南匈奴所败,部分西迁。

北周

北周的同义词反义词
běi zhōu北朝之一,公元557-581,鲜卑人宇文觉所建。参看〖南北朝〗。

南学

南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xué1.周代五学之一。周有东﹑南﹑西﹑北四学,并太学称五学。 2.南朝宋何尚之于南郭外立学聚生徒,称为南学。 3.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南朝经师,发展魏晋学风,除《诗》﹑《三礼》采用郑玄笺注外,《周易》用三国魏王弼注,《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左传》用晋杜预注。讲经兼采众说,也取玄学,不拘家法,随意发挥。又受佛教影响,所作义疏比经注更为详尽。 4.清初黄宗羲开塾讲肄,时人称为南学......更多

南征北讨

南征北讨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 zhēng běi tǎo形容转战南北,经历过多次战斗。

南河

南河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hé1.古代称黄河自今潼关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南河。 2.清以前黄河自今内蒙古巴彦高勒镇以下分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黄河正流,当时为支流,称为南河。参见"北河"。 3.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河道总督为江南河道总督,掌管防治江南(今江苏﹑安徽两省)境内的黄河﹑运河﹑洪泽湖﹑海口等。时称总督为南河总督,所管理诸河为南河。参见"北河"﹑"东河"。 4.星名。属井宿,共三星。

南派

南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pài1.指书法中的南派。详"南北书派"。

南道

南道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dào1.指南方。 2.南面或南方的道路。 3.专指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南北二道中的南道。

台湾岛

台湾岛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i wān dǎo中国第一大岛。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山,台湾山脉南北纵贯。平原分布于西部沿岸。大部分海岸线较平直,东海岸断崖逼岸,西海岸滩涂宽广。河流短促,水流湍急,富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以及矿产资源。
678910 共5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