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
刘禹锡(772-842)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yǔ xī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年间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任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革新失败后,贬朗州司马。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其诗涉猎题材广泛,所做政治讽刺诗,辛辣尖锐;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有《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更多
壁垒
壁垒的同义词反义词
bì lěi①古时军营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②比喻对立的事物和界限:~分明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大~。
官能团
官能团的同义词反义词
guān néng/nài tuán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能够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如双键、叁键、羟基、羧基等。也叫功能团。
寸铁杀人
寸铁杀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cùn tiě shā rén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同义词反义词
dé yì zhì yì shí/zhì xíng tài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心性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sāi wéi yǔ/yù/yú cún zài de tóng/tòng yī xìng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肯定的回答是可知论,否定的回答是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唯物主义主张两者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主张两者统一于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两者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和转化。
正面
正面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miàn1.建筑物临广场﹑街道或朝阳的一面,也指人体前部所向的一面。与侧面﹑背面﹑反面相对。 2.跟外界接触的一面或片状物主要使用的一面。 3.事情﹑问题等直接显示的一面。 4.正确的﹑好的一面。 5.直接,不拐弯儿。
泛神论
泛神论的同义词反义词
fàn shén lùn/lún一种哲学理论,主张神不存在于自然之外,自然便是神的体现。在有些哲学家那里,曾用泛神论的形式表达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后来变成企图调和科学和宗教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存在于神之中。
瑕头
瑕头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á tóu/tou1.染件上系的小布条,上书物主的姓名,以资识别。也称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