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
印度河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dù hé亚洲南部大河。发源于中国西藏高原的冈底斯山,称“狮泉河”,流经克什米尔,在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长3180千米,流域面积约96万平方千米。河口附近形成印度河三角洲。其发达的干支流灌溉系统,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条件。
印度河恒河平原
印度河恒河平原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dù/duó hé héng hé píng yuán又称“印度大平原”。在南亚喜马拉雅等山脉和德干高原之间。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平原东部又称恒河平原,大部在印度境内;西部又称印度河平原,大部在巴基斯坦境内。
原田
原田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án tián1.原野上的田地。 2.方言。高原上的田地。
吐蕃(-bō)
吐蕃(-bō)的同义词反义词
tǔ bō1.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全部,盛时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其赞普松赞干布﹑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联姻,与唐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吐蕃政权崩溃后,宋﹑元﹑明史籍仍习惯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为吐蕃,一作吐番。元中统间改称乌斯藏。
呼伦湖
呼伦湖的同义词反义词
hū lún hú内蒙古高原东北部的半咸水内陆湖。又名达赉湖。面积2000平方千米。鱼类资源丰富。湖滨为优良牧场。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 sī tè dì mào又称“岩溶地貌”。由喀斯特作用(碳酸盐类等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地表往往奇峰林立、崎岖不平,常见有石芽、石沟、石林、峰林、溶沟等,地下则有地下河、溶洞。欧洲巴尔干半岛喀斯特高原这种地貌分布广,故名。中国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广为分布。
喀麦隆
喀麦隆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 mài lóng中非国家。临几内亚湾。面积47.50万平方千米。人口1300万(1994年)。首都雅温得。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处热带,沿海和南部终年多雨,中部干湿季分明,北部为半干旱区。盛产可可(产量居世界前列)、咖啡和木材。炼铝和铝加工业较重要。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的同义词反义词
gē sī dá lí jiā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南部,临太平洋和加勒比海。面积5.11万平方千米。人口319.1万(1994年),首都圣何塞。多山地和高原。地处热带。农业占重要地位。主产咖啡和香蕉,并为重要出口商品。
四川
四川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chuān1.中国西南地区的省,简称川或蜀。面积57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省会成都。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川西高原。水力资源、天然气、云母、井盐储量丰富。稻米、油菜籽产量居全国首位。重庆为中国西南部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四川省
四川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chuān shěng简称“川”,别称“蜀”。在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面积48.47万平方千米。人口8163万(1995年),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有彝、藏等少数民族。明代置四川布政使司(省级),清代为四川省。省会成都。东部为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区;西部属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岷江和嘉陵江等。水能丰沛。工业部门较齐全,以重工业为主。东部四川盆地农业发达,稻米、油菜......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