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半岛

印度半岛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dù/duó bàn dǎo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略呈三角形,面积约209万平方千米。是印度国土的主体。广义的印度半岛还包括印度河恒河平原。

印度洋

印度洋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dù/duó yáng世界第三大洋。在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之间。面积约749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897米。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为突出,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印度洋是世界各大洋中最早的海运中心,目前仍是贯通亚洲、非洲、大洋洲的交通要道。

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i wān hǎi xiá中国三大海峡之一。在福建和台湾间,分别以平潭岛到富贵角和东山岛到鹅銮鼻的连线为北界和南界。为东海的一部分,连接南海。最狭处130千米,大部分水深不到100米。中国沿海南北海上交通要冲。

唐古拉山脉

唐古拉山脉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ng gǔ lā shān mài中国主要山脉之一。在西藏北部及青、藏边境。怒江、澜沧江和长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东西走向,东南延伸接横断山脉。海拔5500~6000米,主峰各拉丹冬雪山(6 621米),为长江发源地。

噶当派

噶当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gá dāng/dàng pài1.喇嘛教派之一。"噶当",藏语意为"佛语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诫命,故名。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仲敦巴创立。宋嘉佑元年(1056年),仲敦巴建热振寺传法,逐渐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传播甚广。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系。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也称新噶当派),此派遂并入格鲁派。

园林

园林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án lín种有花草树木,筑有亭阁台榭,凿有水池,堆有假山,供人游览休憩的场所。中国古典园林萌芽于秦汉,宋代以后成熟。按隶属关系一般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类。

圣友寺

圣友寺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èng yǒu sì1.中国沿海伊斯兰教三大古寺之一。在福建泉州。据现存阿拉伯文石刻记载﹐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初年。该寺包括寺院﹑望月台﹑祝圣亭﹑大门﹑奉天坛(礼拜堂)等石结构建筑和木塔。也称清净寺﹑麒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均徭

均徭的同义词反义词
jūn yáo1.明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民户丁粮之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2.清代徭役制度。初为征力役,后改为征银助役,继复摊征于地粮,称为"均徭银"。参阅《清会典.户部六.尚书侍郎执掌》。

基督教新教

基督教新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 dū jiào xīn jiào与天主教、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在中国,常以“基督教”一词单指基督教新教。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的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等新宗派的统称。不承认罗马主教的教皇地位,主张教会制度多样化,强调信徒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无须以神父作中介。主要宗派有信义会、长老会、圣公会、浸会、卫理公会等。主要分布于英、美、德、瑞士、北欧各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更多

大洋洲

大洋洲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yáng zhōu一般指太平洋西南部、赤道南北的岛屿和大陆。包括太平洋中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以及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的南岛与北岛等。面积897万平方千米,人口2900万(1996年),是世界上面积最小、定居人口最少的洲。共有二十四个国家和地区。
678910 共18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