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罗单
呵罗单的同义词反义词
hē/kē luó dān/shàn/chán1.古代国名。或谓即《爪哇史颂》中之karitan一名音译,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一说在爪哇岛或兼指此二岛。此外尚有马来半岛的吉兰丹﹑越南中南部等说。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 sī tè dì mào又称“岩溶地貌”。由喀斯特作用(碳酸盐类等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地表往往奇峰林立、崎岖不平,常见有石芽、石沟、石林、峰林、溶沟等,地下则有地下河、溶洞。欧洲巴尔干半岛喀斯特高原这种地貌分布广,故名。中国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广为分布。
大同江
大同江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tóng jiāng在朝鲜半岛北部。源于盖马高原西南侧,注入黄海。长431千米。流域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有重要的航运、灌溉价值。
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的同义词反义词
kǒng què/qiāo/qiǎo wáng zhāo/cháo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朝。公元前321年,出身孔雀家族的旃陀罗笈多(月护王)率军赶走入侵印度西北部的希腊马其顿军,推翻难陀王朝后建立。阿育王在位时国势最强,几乎征服整个印度半岛,以佛教为国教,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统治制度。约前187年被推翻。
山东丘陵
山东丘陵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 dōng qiū líng山东省中部和东部的低山丘陵。除泰山、崂山等海拔在1000米以上,大多海拔在500米左右。间有盆地和平原。东有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间。
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的同义词反义词
dé gān/gàn gāo yuán亚洲南部大高原。为印度半岛的主体。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600米。地面久经侵蚀,起伏较小。
拱卫
拱卫的同义词反义词
gǒng wèi环绕在周围保卫着: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像两个巨人,紧紧环抱着渤海,同时也~着首都北京。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 kān de nà wéi yà shān mài/mò欧洲北部山脉,纵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长约1700千米,宽约200~600千米。一般海拔1000米左右。西坡陡峻,直逼海岸,东坡平缓。森林茂密,铁矿丰富。
斯巴达
斯巴达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 bā dá古代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奴隶制城邦国家。约公元前8世纪在征服西邻美塞尼亚的过程中创建国家。政治上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专政。具有很强的军事力量,长期称霸南希腊。曾参加希波战争,战后与雅典争霸,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获胜,成为全希腊霸主。前4世纪遭其他城邦反对,势力削弱。前2世纪中叶被罗马征服。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rì é zhàn zhēng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1904年2月8日,日本舰队偷袭驻在中国旅顺的俄国舰队,战争爆发。次年1月,日军攻陷旅顺。此后又在陆战、海战中接连击败俄军。经美国调停,两国于9月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俄国被迫让出辽东半岛,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