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同步轨道
太阳同步轨道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yáng tóng/tòng bù guǐ dào轨道平面绕地球自旋轴旋转的方向与地球公转的方向相同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角速度为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即360°/年)。在这一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每天以相同的地方时经过世界各地。轨道倾角略大于90°时,太阳同步轨道兼有极地轨道覆盖地球范围的特点。
太阳风
太阳风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yáng fēng从日冕向行星际空间辐射的等离子体粒子流。由日冕高温膨胀,使热电离气体粒子从日冕向外流而成。主要由质子和电子组成,也有少量氦离子。长寿命的冕洞是太阳风风源之一。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探测证实了太阳风的存在。
定向能武器
定向能武器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ng xiàng néng/nài wǔ qì向一定方向发射的高能量射束,以击毁敌方飞机、导弹和卫星等目标的武器。高能量射束主要是指强激光、高能强流粒子(电子、质子和离子)和强电磁波。定向能武器的特点是能量高度集中,命中率高,能迅速改变发射方向,短时间内拦截或攻击多个目标。
开通
开通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i tōng/tòng①使原来闭塞的(如思想、风气等)不闭塞:~风气ㄧ~民智。②交通、通讯等线路开始使用:国内卫星通信网昨天~ㄧ这条公路已经竣工并~使用。
数秒
数秒的同义词反义词
shǔ miǎo在爆破作业起爆前或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发射前的最后时刻倒着数出所剩的秒数,如5、4、3、2、1,数完最后一秒起爆或发射。有时也用于其他活动。
木星
木星的同义词反义词
mù xīng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五颗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7.783亿千米。直径14.28万千米,平均密度为1.33克/立方厘米,质量1.9×10^30克。公转周期11.86年,自转周期9小时50分。表面大气稠密,其中有明暗交替的云带,平均温度约-140°c,著名的大红斑是嵌在云带内的云团。其磁场比地球强20~40倍,因而有大规模的极光和光环。有十六颗卫星。
梨形地球
梨形地球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 xíng dì/de qiú地球形状的一种观念。公元前6至前5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地球为球形。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的地影是圆的,首次论证地球呈球形。后来的研究发现地球呈椭球体。20世纪60年代后,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探测,发现地球是一个与梨形相似的旋转体,即赤道部分略微突出,南北极稍扁平的扁球体。
水星
水星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ǐ xīng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5791万千米。直径4877千米,平均密度5.4克/立方厘米,质量3.289×10^26克。公转周期88天,自转周期59天。表面大气稀薄,因而向阳面与背阳面温差很大:向阳面约400°c,背阳面-160°c以下。未发现有卫星。
测量学
测量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cè liáng xué研究如何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以及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的科学。包括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重力测量学和海洋测量学等。由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测量学的发展。
溅落
溅落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àn/jiān luò/là重物从高空落入江河湖海中。特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落入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