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余祁

昭余祁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o yú qí1.古泽薮名。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县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近祁县者为祁薮。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

木图

木图的同义词反义词
mù tú1.古代木制的地理模型。

水文预报

水文预报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ǐ wén yù bào利用水文气象情报统计资料及其他有关地理资料,对一个区域、一个水文站或一个水体的未来水文情况作出推测和预告。按内容分,有洪水预报、枯水预报、冰情预报、台风暴潮预报、含沙量预报等。按时间分,有紧急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等。

煤层

煤层的同义词反义词
méi céng由煤组成的地层。上下均有岩层。古构造、古气候、古地理等条件决定煤层的赋存状况(厚度、埋藏深度、层数等),从而决定了其经济与开发价值。广义的还指含煤的地层。

温带

温带的同义词反义词
wēn dài1.自然地理学名词。指南北半球回归线和极圏之间的纬度带,分别称为南温带和北温带。这里没有太阳的垂直照射光线,气候比较温和。

濒危物种

濒危物种的同义词反义词
bīn wēi wù zhǒng处于危亡状态的物种。如大熊猫、白鳍豚、朱鹮、银杉、珙桐等。数量稀少,地理分布狭窄。其绝灭趋势除与自然灾害有关外,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森林破坏、水体污染等。其种类仍在不断增加。

物种形成

物种形成的同义词反义词
wù zhǒng/zhòng xíng chéng新物种从旧物种中分化出来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料;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导因素;地理隔离是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ēng tài xì/jì tǒng也称“生物地理群落”。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并进行物质交换的自然系统。包括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和分解者(腐生微生物)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疆理

疆理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ng/qiáng lǐ1.划分,治理。语本《诗.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毛传:"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高亨注:"疆,划田界。" 2.境界;界限。 3.犹疆域。

笯赤建国

笯赤建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nú chì jiàn guó1.古代西域国名。穆斯林地理文献作Nujakath﹐Nujikath或Nūjkath﹐意为"新城"。约在今苏联中亚塔什干地区的汗阿巴德。
678910 共234条